首页 > 三农服务 > 正文

小麦播种“慢半拍”?做好这几点为来年丰收打基础

时间:2025-10-23 来源:央视新闻客户端 阅读次数:

今天(10月23日)是霜降。农谚讲:“秋分早,霜降迟,寒露种麦正当时”,是说寒露时节种小麦是最合适的。

现在距寒露已经过去十几天了,黄淮海主产区的秋种仍然没有开始,这是什么原因?又应该怎么办?

应对秋种延迟

做到“抢时 选好 管细”

近期黄淮海主产区出现持续秋雨,令土壤相对湿度过高,不适合播种,播种机械也无法下地,部分地区由于秋收延迟,秋收、秋种还“撞了车”,因为这些原因,今年的秋种迟迟没有展开。

国家小麦产业技术体系岗位科学家 李升东:今年小麦较常年要晚播10到20天左右。小麦生产面临的一个主要问题就是晚播造成的冬前积温不足,导致苗弱、抗冻性差,需要我们格外重视,积极应对。

面对积温不足的情况,专家表示需要根据实际情况适量增加播种量以保证苗量。同时在来年开春后划锄能够提高地温。针对今年秋种延迟,应对的关键在于“抢时、选好、管细”,要科学整地、挑选有合适土壤墒情的窗口期播种,还要根据播期和气候变化,选择适合的品种、抓好田间管理。

土壤底墒充足为小麦生产

创造有利条件

冬小麦播种直接关系到明年的夏粮收获。黄淮海地区的冬小麦播种比往年晚,明年夏粮的收成能不能保得住?

农业专家表示,有时候“慢半拍”并不代表收成差。

小麦晚播确实会缩短生长期,但并不意味着收成差。今年雨多、地墒足,土壤水分充足,关键在于今年的小麦需要“管得好”。

国家小麦产业技术体系岗位科学家 李升东:秋季连续降雨对秋种是把“双刃剑”。农田土壤湿涝对适时播种、机械作业造成了不利影响,另一方面“麦喜隔年墒”,土壤底墒充足为今冬明春小麦生产创造了有利条件。

目前来看,随着气温的下降,农田散墒的时间会被拉长,大家一定要做到适墒播种。当耕层土壤相对含水量达到70%~80%时,就是说这个土达到握土成团、落地可以散开的状态,再进行整地播种作业,防止抢耕、抢种造成的烂种、烂苗和土壤板结等次生灾害。

此外,在播种初期还要科学管理田间水肥和秸秆。及时清理秸秆或合理还田,保持土壤透气性;掌握播种窗口,确保小麦下得稳、苗长得壮,为来年丰收打好基础。

晚播小麦要选对种

适当增加播量

地整好了,接下来就是选种、下种。

今年雨多、气温降得快,如何选种、下种?想要晚播的小麦后劲足,这一步讲究可不少。

第一步:选对种;第二步:算好量。专家建议:播得晚的小麦,需要选适合晚播的品种,适当增加播量。

国家小麦产业技术体系岗位科学家 李升东:晚播麦田要选择分蘖成穗率高、群体构建快、根系发达的多穗型小麦品种。

小麦晚播留给地上露头的麦苗生长时间相对短了些,不过小麦的根系可以在较低温度下继续生长,有更多的时间施展身手,所以此时选根系发达的品种,更有利于吸收土壤养分,反哺麦苗成长。

国家小麦产业技术体系岗位科学家 李升东:一定要抓住从播种到地温降至2℃以下的这一段有利时机,先壮根、再促苗,确保小麦能安全越冬。

作者:梁丽娟 田琪永 宋建春 曹俊懿 王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