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三农服务 > 正文

今年小麦该咋种 农业专家开“妙方”,晚播也能保丰收

时间:2025-10-23 来源:南阳日报 阅读次数:

本报讯 (记者李 辉)目前,正是我市秋收尾声和冬小麦备播关键期,10月22日,市科学院国家小麦产业体系南阳试验站站长李金榜,结合当前天气情况,给出小麦备播应对措施。

“今年连绵秋雨补充了土壤墒情,同时也出现湿涝现象。往年小麦半冬性品种适播期为10月15日—25日,春性品种适播期为10月25日—11月5日,今年小麦播种会推迟,预计晚播10—15天。”李金榜表示,通过科学种管、分类施策,能保证在晚播条件下实现高产。

针对土壤湿度过大的地块,可结合深松开沟,确保沟沟相通,沥出耕层滞水,促进土壤透气晾墒;对于部分积水地块,要通过疏通沟渠、开挖深沟,及时排除田间积水,加快散墒降渍,为农机尽快进地作业创造条件,确保及时腾茬、尽早整地播种。

“要做到适墒整地、适墒播种,宁等勿滥。”李金榜说道,需待土壤墒情适宜——人脚踩下仅留下轻微脚印时,再进行秸秆粉碎作业。不过湿整地,是“抗湿播种”的重中之重,当土壤抓在手中能成团、落地即散时,便是最佳的整地时机。

小麦要丰产,品种是关键。“播期推迟意味着小麦冬前积温不足,形成壮苗的安全越冬时间被压缩,因此品种选择必须调整。”李金榜表示,今年应选用半冬性偏春性或弱春性品种,例如通过国家或河南省审定的半冬性中早熟品种(如郑麦、周麦、百农、宛麦系列),这类品种丰产性、适应性、抗倒性、抗寒性、抗旱性、抗病性好;若播种时间特别晚,则需选用春性品种。

晚播小麦根系发育偏弱,追肥时应合理调配底施与追施比例,适当提高磷、钾肥占比,根据地力条件,在保障稳产增效的前提下提高肥料利用率。小麦是需肥量较大的作物,底肥应以有机肥料为主,适量配合施用氮、磷、钾等化肥。

适当增加播量,以密补晚。播种量的增加应遵循科学原则:适播期过后,通常以每晚播2—3天,每亩增加1万基本苗为宜。今年情况特殊,有的田块播期可能会推迟30—40天甚至更久,因此播量必须设置“天花板”,最终亩基本苗不宜超过40万株。

“今年土壤墒情好,一定要浅播。”李金榜表示,今年小麦播种深度宜控制在3—4厘米,比正常年份浅1—2厘米。同时,若播种时土壤仍偏湿,播后镇压环节应暂缓或取消,待地表稍干发白时,再使用轻镇压器进行镇压,以达到保墒提温的效果。

面对今年的天气形势,李金榜表示,虽然晚播带来了挑战,但只要广大农户不盲目抢播,严格遵循“抗湿播种”的技术要点,做好排水降渍、科学选种、拌种增密、浅播巧管等工作,环环相扣、精细管理,就能克服不利影响,为明年夏粮高产稳产筑牢坚实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