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三农服务 > 正文

根植大地 印记丰收 ——第八个中国农民丰收节综述

时间:2025-09-26 来源:经济日报 阅读次数:

     如果说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为丰收描绘了厚重的底色,那么智慧农业和现代农机则为这场丰收注入了强劲动能。今年各地的丰收节活动,不约而同地将“科技感”和“智慧化”作为展示重点。

  黑龙江主场活动上,矗立在稻田边的孢子捕捉仪、虫情监测设备等智慧农业设备与金黄的稻穗相映成趣。安徽主场活动中,具身机器人、机器狗等新科技产品闪亮登场。四川主场活动新增设了智慧农业示范体验区和新装备示范作业区,动态展示了现代农业的“黑科技”。

产销联动,奏响增收乐章

  节庆搭台、经济唱戏。丰收节早已超越单纯的庆丰收仪式,成为联结城市与乡村、市民与农民、生产与消费的桥梁。

  7月,农业农村部会同九部门印发《促进农产品消费实施方案》,从优化供给端、创新流通端、激活市场端等方面共同发力,扩大农产品消费。各地以节庆为契机,多措并举将农民劳动成果转化为实实在在的经济收益。

  为促进城乡消费联动,各地推动优质农产品进商圈、进街区、进景区,将丰收元素嵌入城市日常。天津主场活动“蒸蒸日上”展区内,一口直径2米多的大铁锅热气腾腾,里面都是天津的精品农产品,市民围坐一圈争相品尝。

  在山东招远大户陈家村的村路上,“黄河大集”“运河大集”“海洋大集”依次排开,随手可及的优质农产品让市民解锁沉浸式逛集体验;云南举办“绿色云品”丰收市集以及云南咖啡品鉴等活动,云集100家企业,吸引市民消费,推动农产品上行。

  作为丰收节的重点活动,今年的金秋消费季正火热进行。电商平台推出消费补贴、流量扶持等惠农措施,金融机构推出助农专项贷、消费满减,以“真金白银”撬动消费潜力。金秋消费季开展多年来,已累计带动销售农产品超1300亿元,有效活跃了城乡市场、促进了农民增收。

  直播间里的丰收曲,更让优质农产品突破地域限制。丰收节期间,“百名主播+千个乡村+万种产品”公益助农促销等活动火热开展。一批批村党支部书记、家庭农场主、农民合作社带头人,用镜头架起农产品出村进城的“高速路”。

  农文旅融合为丰收经济注入新活力。收割比赛、拔河、稻田长桌宴……在贵州毕节七星关区,各类特色农事活动吸引近千名游客与村民参与。以农文旅融合为纽带,优质农产品上行与市民下乡的双向流动被打通,消费不再局限于“买”,更延伸至“赏、玩、学、创”,“聚”起乡村人气。

农民主场,享受文化盛宴

  丰收节活动不仅是物质的庆典,更是一场全国范围内追溯农业根脉、激活文化基因的文化实践。全国活动主场和多个省级主场活动同步进行,形成了“遍地开花、各具特色”的壮观场面,共同构筑了农耕文化展示的宏大舞台。

  在全国活动主场大户陈家村现场,非遗代表性传承人现场制作鲅鱼水饺、单县羊肉汤、蓬莱小面等乡村特色美食,戏曲展演乡韵悠长;云南芒市欢快的傣族景颇族舞蹈和激昂的象脚鼓声里,生动展现着新时代农民的自信与活力;陕西省主场活动特别设立了乡村工匠培育成果展区,木雕、刺绣等工艺品琳琅满目,让参观者近距离感受农耕文化的延续。

  农民丰收农民乐。一系列形式多样的文体赛事、农事体验、非遗展演等庆丰收活动,丰富多彩的丰收村晚、农民歌会、新农民故事会、乡村电影周等文化活动都由农民登台唱主角,展现出和美乡村、宜居乡村、活力乡村、文脉乡村的勃勃生机。

  走进内蒙古锡林郭勒盟,赛畜会、搏克、射箭等传统比赛和现场打草等趣味赛事精彩纷呈,现场还设置送技术、送政策、送法治、送健康关怀专区,为牧民提供贴心服务。

  来到河南三门峡灵宝市,“村BA”总决赛火热开赛,来自河南的18支农民篮球代表队一决高下,40场激烈比赛点燃全民关注,也引流至农产品消费。

  “新农人”也登上了舞台,江苏通过“青绘乡村”推介与乡村主理人、青农创业新业态展示,为乡村发展注入青春活力。

  让农民有收获、得实惠是办节的宗旨。各地以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将普法宣传、大型义诊、科教服务等活动送到田间地头,让一项项靶向性助农措施精准落地、一批批普惠性惠农项目释放红利、一系列农业科技创新成果走进千家万户。

  丰收是什么?在各地庆丰收的活动中,它不再只是抽象的数字和概念,而是可看、可触、可品、可感的深厚印记。这印记,深植于中华大地的沃土,烙印在每一位奋斗者的笑脸上。

  纵观2025年中国农民丰收节,它已远远超出一个简单的节庆。它是以节日为支点,撬动了产业、文化、生态的全方位展示与提升;它是以丰收为纽带,连接城乡,沟通古今,凝聚人心。在这场全民共享的盛会中,我们看到的不仅是仓廪实的物质满足,更是天下安的精神寄托,充分彰显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乡村振兴道路的蓬勃生机与光明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