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中心 > 正文

决胜“三秋” 河南全力保粮安

时间:2025-09-18 来源:河南日报 阅读次数:

9月16日,省政府召开全省“三秋”生产暨秸秆禁烧工作电视电话会议,分析我省“三秋”生产形势,安排部署2025年全省“三秋”生产、秸秆禁烧、秋粮收购等工作,为我省全年粮食丰产丰收及明年夏粮生产打牢基础。   聚焦关键节点 确保颗粒归仓   会议指出,目前我省秋收面临的最大威胁是阴雨天气。据气象部门监测,预计9月下旬至10月,降水量豫西接近常年同期,其他大部地区偏少0—2成,淮河以南偏少2—3成;气温豫北和豫西接近常年同期,其他大部地区偏高0—1℃。因此,要重点关注以下三点。   一是未来14天降水量和降水日数偏多,日照偏少,田间湿度大,病虫害发生流行风险高,需关注对豫中局部、豫北大部秋作物后期正常灌浆的影响。二是我省中南部、东部局部土壤持续偏湿风险高,需关注对农机下地收获的影响,抓住有利时机抢收抢晒。三是关注局部土壤偏湿对腾茬整地和小麦适期播种的影响。   会议强调,各级农业农村部门要未雨绸缪、科学应对,确保秋粮安全收获、颗粒归仓。   农机调度方面,今年“三秋”期间,我省计划投入各类农机400万台套,各地要统筹辖区内农业机械,组织机械有序作业,保障秋收作业顺利进行。同时要积极引导农机社会化服务组织开展整村、整组机械化作业服务,为机械作业创造条件,大面积推广应用机收减损、玉米适时晚收等增产措施。   此外,要抓好烘干晾晒,及时对现有烘干设备维修保养,做好烘干热源保障。对于烘干能力不足的地方,要提前就近联系烘干点,做好批次安排,科学拉运烘干。在生产实践中,玉米站秆晾晒、果穗装笼晾晒、花生倒立晾晒等方法经济实用,各地要积极推广,降低霉变风险。   严把麦播质量 夯实丰收基础   会议指出,麦播质量高低直接决定小麦抗逆减灾能力、田间管理难度,甚至是最终产量结果。各地要在稳定面积的基础上,全面提高整地播种质量,夯实明年夏粮丰收麦播基础。   品种选择方面,各地要指导农户依据当地生产条件、地力基础、气候特点、产量水平,特别是病虫等自然灾害发生情况,因地制宜合理选用品种,要把抗逆稳产性作为选种重要依据,不盲目“求新、求异、求奇”,不选用非法企业繁育、非正规途径销售的种子,确保生产用种安全。   同时,各地要因地制宜精准落实、突出抓好深耕整地、镇压保墒技术推广。统筹高标准农田大项目、粮油规模主体单产提升等项目资金,高标准建设1500万亩小麦高产示范区,大力推行良田良种良法良机集成融合,促进大面积单产提升。   此外,要抓好病虫草害防控。以茎基腐病、纹枯病等根茎类病害为重点,全面推行种子包衣,坚决杜绝“白籽下地”。近年来,多花黑麦草呈现扩展蔓延态势,各地尤其是重发地区,要统筹整合资金,在麦播期间重点抓好封闭除草措施落实,坚决遏制蔓延势头。   筑牢禁烧防线 实现变废为宝   当前,“三秋”秸秆禁烧防控紧要期即将到来。秸秆禁烧关乎生态环境,各地要强化与生态环境、公安等部门的协同联动,统筹抓好组织协调、督导检查等工作。主要负责同志要牵头抓总、靠前指挥调度,推动责任逐级分解、压力精准传导,确保各项要求落地见效。   要充分发挥各级“蓝天卫士”监控作用,提升应急队伍处置能力,做到快速发现、精准定位、及时处置。对重点区域、重点地块,要强化巡查巡防,做到监管全覆盖、巡查无死角,切实筑牢秸秆禁烧防线。   坚持疏堵结合,实现秸秆科学还田和高效离田两手抓,推动畜禽粪污、秸秆等农业废弃物就近就地消纳转化,变农业废弃物为“地力加油站”,推动秸秆产业高质、高效、高值发展,引导农户形成“不用烧、不想烧”的习惯,实现生态价值与经济价值双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