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业创新厚积丰收底气
9月9日,河南省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系列第二场主题新闻发布会举行,介绍“十四五”时期河南推进乡村全面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有关情况及取得的重大成就。粮食生产是河南的一张王牌,任何时候都不能丢。今年以来,面对夏粮冬季旺长、春季干旱等不利形势,河南千方百计抗旱保粮,实现夏粮总产750.01亿斤,秋粮成为夺取全年粮食稳产丰收的关键。当前秋粮长势总体稳定。省委农办主任,省农业农村厅党组书记、厅长孙巍峰在发布会上表示:“夺取全年粮食稳产丰收,我们是有条件、有底气、有信心的。”这句硬气话背后,有稳居全国第一方阵的农业科技和装备支撑,尤其是其中的种业创新功不可没。
秋粮的主力军是玉米、水稻和杂粮,其稳产丰收的潜力源自那一粒粒种子,每粒种子都出自育种科研团队。那就来看看河南在这些领域的育种科研团队的战斗力吧。
在河南省农业科学院,周波玉米育种团队心里装着高产、优质、抗逆、宜机收的目标,在黄淮海的骄阳下和海南的季风中穿梭;王亚的水稻团队聚焦中原稻品牌打造,在豫南豫北的广袤稻田里向设计育种迈进;作为国家谷子高粱产业技术体系主要参与者,首席专家李君霞带领团队,不断整合种质资源,攻克产业关键难题……河南育种人用心血和汗水孕育出颗颗养人的种子,持续筑牢丰收基石,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贡献科技动能。
再来看秋粮育种科研团队培育的种子的稳产丰收潜力吧。就玉米来说,“才子佳人”“郑白甜糯”等功能性新品种满足了老百姓“更好吃更健康”的朴素愿望,“君品黑王子”“世纪星黑甜糯”等鲜食品种满足了市场多元化需求。就稻谷来说,“郑稻C42”孵化的息县香米、潢川古黄国有机香米等“豫米”香飘全国。就杂粮来说,“豫谷28”“郑谷678”等谷子新品种实现机械化精量播种和联合收割;“豫粱10号”等新品种因淀粉含量高备受酒企青睐;“郑绿8号”“郑绿22”“郑绿26”等粥用和芽豆型绿豆品种植株直立、结荚集中,解决了传统绿豆品种不易收获的难题……这些承载着河南育种人每一份坚持和坚韧付出的种子,都在更好满足市场需求和消费者味蕾,从而得到广泛推广种植的实践中,迸发出巨大的稳产丰收力量。
河南全年粮食稳产丰收的底气,还源于其重构重塑的种业科技创新体系。50万份库容的农作物种质资源保护利用中心,11家国家种业阵型企业,15个国家级制种大县和区域性良种繁育基地,加上建成的种业集团、日益成熟的育种生物和信息技术,使河南主要农作物良种覆盖率超过97%、良种对粮食增产的贡献率超过45%、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达89%,其中小麦、玉米、花生、水稻等粮油作物生产基本实现全程机械化。
藏粮于技、推进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融合发展,是国家重大战略性举措。种子是农业的“芯片”,种业是国家战略性、基础性核心产业,是摆脱“卡脖子”、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建设农业强国的关键。河南在种业创新的路上大步迈进,全年粮食稳产丰收的底气更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