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中心 > 正文

因地制宜推动农业高质量发展

时间:2025-09-08 来源:农民日报 阅读次数:

“西藏发展有自身特点,要从实际出发推动高质量发展。要因地制宜发展高原特色优势产业,特别是特色农牧业和清洁能源产业,持续发展资源加工业,积极发展现代服务业,促进文旅产业融合。”

8月20日,习近平总书记率中央代表团出席西藏自治区成立60周年庆祝活动,在听取西藏自治区党委和政府工作汇报时,他指出,西藏发展有自身特点,要从实际出发推动高质量发展。要因地制宜发展高原特色优势产业,特别是特色农牧业和清洁能源产业,持续发展资源加工业,积极发展现代服务业,促进文旅产业融合。习近平总书记的这一重要论述深刻揭示了推动西藏经济社会发展的方法论,也对全国各地把握自身特点、走特色发展之路具有普遍指导意义。

从去年全国两会期间参加江苏代表团审议时强调“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到今年3月在云南考察时指出“各地资源禀赋、基础条件等不同,抓产业转型升级要从实际出发,遵循经济规律,突出自身特色”,习近平总书记在多个重要场合反复强调“因地制宜”的重要性。农业的高质量发展是国家现代化的重要基础,这一方法论为我们立足农情、发挥地域优势、推动农业现代化提供了根本遵循。

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农业发展走好特色之路,贵在立足水土、尊重差异。东北着力保障粮食安全与黑土地保护性耕作,海南发挥光热优势发展热带农业和现代种业,西北旱区推广节水灌溉和冷凉蔬菜……不同区域的成功实践反复印证:只有找准自己的“农情”,才能培育出有竞争力、能富民的“土特产”。以西藏为例,作为典型高原地区,全年低温时间长、耕地资源有限,却有着日照充足、昼夜温差大等优势。雅鲁藏布江谷地等区域正逐步释放出巨大的农业潜力,林芝的天麻、昌都的核桃油、拉萨的牦牛等一批“土特产”,已经逐渐从当地的农产品发展为区域优势品牌走向全国。

发展特色优势产业,还要在“特色”和“融合”上做文章。促进一二三产融合,在深挖特色产业潜力、延长产业链上下功夫。一粒小小的青稞,可以是藏族群众的传统口粮,也可以变身青稞面包、青稞爆米花、青稞啤酒,成为广大消费者喜爱的休闲食品,还可以将麸皮、秸秆等加工成饲料、有机肥,实现资源循环利用,全面提升产业经济、民生和生态效益。一朵小小的桃花,花期只有20天左右,却可以做成桃花饼、桃花精油等产品,香飘四季,还能以举办“桃花节”的形式引来万千游客,让林芝嘎拉村走上生态文化旅游产业的富民之路。

农业高质量发展没有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模板”,只有立足实际、因地制宜的“良方”。我们期待着各地农业农村部门、新型经营主体和广大农民群众,继续立足资源禀赋、发挥特色优势、激发创新活力,共同走出一条提质增效、持续健康的农业高质量发展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