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农技中心组织8月全国花生生产技术会商
当前正处于全国春花生大面积收获、夏花生荚果充实的关键时期。近日,全国农技中心组织农业农村部花生专家指导组及主产省区农技部门技术骨干,会商当前花生收获情况和田间长势,分析当前有利条件、不利因素,提出下一步关键技术措施。
目前,全国春花生整体处于饱果成熟期和收获期,夏花生处于荚果充实期。分区域看,华南产区春花生收获完毕,秋植花生播种基本完成。长江流域产区春花生处于成熟期和收获期,预计集中收获时间在9月初左右,目前整体收获进度约30%;夏花生处于荚果充实期。黄海产区春花生处于饱果成熟期,预计集中收获期在9月中下旬左右;夏花生处于荚果充实期。东北产区春花生处于饱果成熟期,预计集中收获时间与黄淮产区春花生集中收获时间基本一致。从花生长势来看,长江流域产区花生株高平均45-50厘米;主茎节数春花生16个,夏花生12个;单株结果数春花生15-20个,夏花生10-15个。黄淮产区春花生株高平均40-45厘米,主茎节数14个,单株结果数22-27个,单株饱果数17-19个。东北产区花生株高平均40厘米,主茎节数16-18个,总分枝数4-5条,结果枝数4条,单株结果数13-17个。
当前各产区气候条件对花生生产总体利好,但局部地区仍面临不利因素干扰。有利方面,华南产区温度高,降雨较多,有利于秋植花生幼苗生长和开花下针。长江流域产区总体晴雨间隔,利于荚果膨大充实和收获晾晒,病害较常年偏轻,机收率提高,食用小花生收购价格高农民种植意愿强。黄淮海产区近期降雨较多,有效缓解7月的干旱,化控和叶部病害防控等田间管理技术指导到位率高。东北产区近来土壤墒情好,病害发生轻,目前褐斑病仅零星发生。然而,部分产区也遭遇不利因素。华南产区,该产区北部目前收获的春花生处于晾晒期,降雨较多,不利于收获的花生干燥和秋植花生整地和种植。长江流域产区,整体上成熟收获期虫害发生较重,主要是棉铃虫和甜菜夜蛾危害;局部短时间降雨多,白绢病、根茎腐病严重并造成减产。黄淮产区,部分地区仍处于干旱期导致生育期推迟,部分没有灌溉的田块减产严重。局部地区降雨多且不均匀,部分地块产生涝害,重茬地白绢病、根茎腐病严重。东北产区,8月上旬干旱导致红蜘蛛、双斑萤叶甲以及棉铃虫等虫害发生较重,8月中下旬降雨偏多,导致花生缺素、白绢病和果腐病发生严重,降雨也导致化控等田间管理不及时,植株出现徒长。
9月是春花生收获晾晒、夏花生荚果充实、秋花生开花下针的关键期,要及时跟踪监测天气变化、土壤墒情、病虫害发生等,加强后期肥水管理和病虫防控。华南产区,秋花生苗期田间管理要点:封行前中耕除草、精准施肥、三水灌溉(播后灌发芽水、苗期灌壮苗水、针期灌迎针水)、及时排渍水、防病、防虫、防鼠等。长江流域产区,春花生要及时收获和晾晒,留种的春花生不宜在高温烈日下暴晒;夏花生注意及时抗旱灌溉和排水防渍、做好叶部病害防控,防止早衰,延长适宜收获期。黄淮产区,春播花生要适时收获、抓紧晾晒;夏播花生及时防病和补充叶面肥防早衰,可叶面喷施吡唑醚菌酯、氟唑菌酰羟胺等杀菌剂,叶面肥(0.2-0.3%磷酸二氢钾+0.1-0.2%钼酸铵+0.5-1%尿素)与杀菌剂可同时喷施防早衰。东北产区,遇到连续强降雨应及时排水防渍;及时喷施杀菌剂防治叶部病害,避免早衰;今年节气偏晚,成熟后应及时抢收,避免霜冻,尤其是种子田要适当早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