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农技中心召开全市秋作物重大病虫害防控暨秋粮生产形势分析会议
为准确掌握我市秋作物病虫害发生防控情况和秋粮生产形势,市农技中心于9月4日召开了全市秋作物重大病虫害防控暨秋粮生产形势分析会议。全市十三个县(市、区)农技中心(农业发展服务中心)和四个功能区社会事业局(农办)主任(站长)、粮作站长、植保站长和市农技中心技术人员等70余人参加会议,市农业农村局党组成员、总农艺师王林胜出席会议并讲话。
会议座谈分析了今年全市秋作物病虫害发生和防控情况,秋粮生产形势及主要粮食作物成产因素,气象条件对秋粮生产的影响,好的经验与做法,生产中存在的问题及建议,下步的工作思路和工作重点等。
王林胜强调,秋粮丰欠事关粮食安全。打好秋粮保卫战,力夺秋粮丰产丰收,既是对田间管理的攻坚,更是对责任担当的检验。当前,我市秋粮生产已进入决战决胜时期。要锚定目标任务,坚决守住底线。要扛稳粮食安全政治责任,守牢守稳粮食安全压舱石。要联合会商研判,准确把握形势。要规范技术要领,全程精准监测。严格按照技术规程,抓好监测点建设,提升监测能力,做到数据有据、客观准确,确保数据采集质量。要抢抓窗口时间,抓好田间管理。持续开展抗灾减灾,宣传推广玉米适时晚收、机收减损等措施,确保秋粮产量最高、质量最佳。要加强农技推广体系建设,推动由“单打独斗”向“握指成拳”、由“农技推广”向“全链协同”、由“田间地头”向“云端智能”转变,实现农技推广服务“百花齐放”,助推南阳农业强市建设。
会议指出,今年我市秋粮增产局面来之不易,是在克服干旱、高温等自然灾害情况下,通过各方面共同努力取得的,充分展现了我市应对灾害的能力与成效。分析秋粮增产原因,一是关键期降雨及时。今年总体干旱,6月18日、7月20日-23日、8月6日-9日三场关键降雨,保障了秋粮各生长阶段水分需求。二是抗旱工作力度空前。截至上周,全市抗旱浇灌2400多万亩次,平均浇灌2-3遍,有效应对了干旱挑战。三是农田生产条件提升改善。全面开展机井排查、维修整治,全市940万亩高标准农田可浇水,9.9万眼机井、490多个水库等水利设施用可用,水源保障充足。四是粮食高产项目和农技、土肥、植保等试验示范项目带动有力。五是病虫害发生整体较轻,虫害重于病害,一喷多促等措施落实到位。六是新品种、新技术推广到位,水肥一体化、密植滴灌等面积进一步扩大。
会议要求,各地要做好单产提升技术集成,推动单产持续提高;提供全程全方位技术服务,保障生产各环节技术落地;寻找高产田块,总结高产经验,为后续工作提供借鉴;全面推广水肥一体化、科学施肥技术,扩大应用范围;继续加强监测预警,保持对病虫害的精准把控,延续前期良好工作成效;做好病虫害防控效果评价,包括玉米螟、甜菜夜蛾、玉米南方锈病等防治效果,研究白粉虱等新问题应对方案;提前制定下年度夏粮生产方案及小麦播种技术指导意见,做好小麦拌种和包衣技术推广工作;加强技术宣传,敢于“亮剑”,敢于“打假”,充分利用抖音等平台宣传农技知识,服务农业生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