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三农服务 > 正文

夏秋交替,当心一冷一热伤害心脑

时间:2025-09-02 来源:南阳晚报 阅读次数:

近日天气,早晚凉风习习,正午却仍感燥热。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世纪坛医院心内科专家提醒,夏秋交替时期昼夜温差显著增大,心脑血管疾病风险随之攀升,高血压、心梗、中风等急症进入高发期。

为什么天气转凉心脑血管风险会增加?

1.血压波动:气温剧烈波动会导致血管明显收缩和扩张,增加心脏负担。晨起气温偏低促使血管收缩,导致血压升高。日间气温升高血管扩张,可能出现血压降低,严重者可导致组织灌注不足。

2.交感神经兴奋性增加:昼夜温差超过10℃时,人体交感神经兴奋性增高,心率加快,心肌耗氧量增加,可能诱发心律失常或血管痉挛。

3.血液黏稠度变化:秋季天气干燥,若运动后不及时补充水分,血液黏稠度增加,血栓风险也随之上升。

4.呼吸道感染的间接影响:老年人免疫力较差,呼吸系统感染会引发全身炎症反应,加重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不稳定性,对心功能不全患者尤为危险。

心脑血管疾病的日常预防措施有哪些?

1.保持健康的饮食习惯:保持低盐低脂饮食,多摄入粗纤维食物和优质蛋白质,控制水果摄入量以防糖分过量。

2.穿衣时可采用“洋葱法”:采用“洋葱式”穿衣法(即多层穿衣法),根据气温随时增减。特别注意头部、颈部和手部保暖。

3.坚持规律且适度的运动:中老年人最好将锻炼推迟至太阳升起后或改为傍晚,避开低温时段。选择太极拳、散步、瑜伽等轻度活动。

4.塑造舒适的睡眠环境:北方秋季空气干燥且寒冷,睡眠时可使用加湿器,室温控制在18°C~22°C之间,避免温度过高或过低影响睡眠。

5.监测血压和血糖变化:天气变化大时血压易波动,中老年人应定期监测,必要时就医调整治疗方案。糖尿病患者还需关注血糖变化。

6.保持良好的作息习惯:午睡半小时左右有利于血压心率稳定,避免熬夜和过度劳累。

出现这些症状请立即就医:血压异常升高;偏身障碍(一侧肢体无力或麻木);胸痛持续不能缓解;夜间阵发性呼吸困难。

通过科学的生活调整和健康管理,可以有效应对出伏后气温波动带来的健康挑战,降低心血管疾病急性发作的风险,平安健康迎接秋冬季节。(南阳疾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