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三农服务 > 正文

给猪“上户口”?法院“活封”生猪破解还债难题

时间:2025-09-02 来源:农民日报 阅读次数:

  “法官您看,这边是刚育出来的猪崽,这一栏就是准备出栏的,卖了就可以先还一部分钱了。”养殖户老杨扒着猪圈栏杆,指着里面的生猪向广东省信宜市人民法院执行局的法官介绍。

  几个月前,老杨还对着哼哼唧唧的生猪唉声叹气。现在,他每天按时给猪添料、打扫猪圈,干劲十足。

  事情要从一场债务纠纷说起。老杨的养殖场因资金周转困难,拖欠了供应商池某近50万元的饲料款。多次催讨无果后,池某将老杨诉至法院,判决生效后老杨没有履行支付义务,池某于2024年11月申请强制执行。

  信宜市人民法院执行局干警先后三次前往老杨的住所和养殖场送达执行通知书、报告财产令等法律文书,耐心劝导其主动履行还款义务。然而老杨始终消极应对,不配合执行工作,矛盾在池某提出以猪抵债时达到了顶点。由于双方分歧较大,法院多次组织协商,均未能达成和解。

  2025年2月,当法院的执行干警上门对养殖场进行查封时,老杨的态度终于缓和了。他慌乱地说:“这些猪要是被拉走拍卖,我这养殖场就彻底垮了。”他表示,养殖场是借了很多钱办起来的,这些猪是他唯一值钱的家当了,要是被查封拍卖,他这一屁股债可就没法还了,恳求法院再给他宽限。

  信宜市人民法院执行局法官陈志勇算了一笔账:目前养殖场的生猪即使拍卖了,也不足以偿还池某的饲料款,更重要的是,老杨没有了养殖场,剩余的债务可能变成“死账”,而且老杨的其他欠款还不上,也要引发更多纠纷。

  经研究,法官琢磨出了“活封”新路子:给这些猪“上户口”——登记数量、标记信息,明确这些猪姓“法”,但仍由老杨接着养殖,喂料、防疫、繁殖归老杨管,但是新繁殖的猪崽要通知法院“上户口”,想卖猪得提前跟法院汇报,卖猪的钱全部打进法院监管账户,优先偿还欠款。

  “猪在他手上,他要是偷偷卖了不还钱怎么办?”本来对此存疑的池某,一听说猪都“上户口”有编号,最终点头认可:“只要能拿到钱,他继续养着也行。”

  看到能够留住这些猪,老杨提着的心放下了一半。不久前,第一批猪准备出栏,老杨按规定提前报备,信宜市人民法院执行局的干警赶到现场,看着猪被装上货车,盯着买家把货款打进监管账户。没过几天,池某便收到了第一笔执行案款,他还特意打电话给法院表示感谢:“这个办法可以,猪在他的圈里,他安心;钱在我的账户里,我放心,皆大欢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