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中心 > 正文

我市农村沟渠连通整治工作成效显著 畅通“微循环” 筑牢“水根基”

时间:2025-08-26 来源:南阳日报 阅读次数:

本报记者 段 平

渠通则水顺,水顺则农兴。当前,我市正全域开展农村沟渠连通整治三年行动,着力打造“渠相通、沟相连、旱能浇、涝能排”的农田水利体系,进一步夯实粮食安全根基。2024—2025年,全市已完成连通整治沟渠12695.79公里,累计完成投资3.26亿元,基本实现“有沟渠、能连通”“一年打通”目标。

农村沟渠连通整治工作关系到农业生产、农民生活和农村生态环境,是一项重要的民生工程、民心工程。我市研究制定了《南阳市农村沟渠连通整治三年行动实施方案(2024—2027年)》,成立由市长任组长的工作专班,围绕“四沟四渠”、排涝河道等不同类别的整治对象,建立了由农业农村、水利、发展改革、财政、交通、气象、林业等多部门参加的联席会商机制,健全市、县、乡、村、组五级责任体系,凝聚工作合力。

围绕“第一年实现有沟渠、能连通,特别是重点易涝区的整治任务要全部完成;第二年完善提升,干支渠(沟)、排涝河道等‘主动脉’全面疏通,长效管护机制基本建立;第三年巩固达标,日常管护和专项维护相结合的农村沟渠长效管护机制建立健全,农田排涝设施实现常态管护、长效巩固”的目标,我市以自然村为基本单位,以乡镇为整治单元,以汇流区域为规划单项,通过搜集水系资料、听取群众意见、实地勘察等方式,对农村沟渠进行全面排查,制定整治方案和县、乡、村三级排涝网络图。市县乡村同频共振、同向发力,以土沟土渠为主,做到高效投入、逐步推进,整治一块、管用一块。

在整治过程中,我市不断创新工作方式方法。规范整治标准和质量,沟渠的宽度、深度及坡度严格达标,合理规避地埋管线、光缆等设施;科学安排整治时序,做好村与村、乡与乡、县与县、上下游之间的有效衔接,系统治理农村沟渠存在的各类问题;建立乡、村、组工作责任体系,做到每段整治的沟渠都有乡村干部分包;发挥群众协调监督作用,现场调解占地矛盾,保证工程质量。

聚焦资金筹措、重建轻管、群众参与等重点,我市探索推广“项目支撑、财政补助、集体投入、大户自筹”四种融资模式,即项目建设区利用在建或规划的高标准农田、水利建设等项目资金,土地流转区引导种植大户投资投工,分散种植区以县乡财政、村集体收入投入为主,村民居住区重点以村集体投入为主,统筹解决农村沟渠连通整治融资问题。各县市区借鉴农田水利设施管护办法,同步研究制定日常管护和专项维护相结合的农村沟渠长效管护机制,加大对挤占地头、填埋堵塞沟渠等破坏沟渠行为的打击力度,并将巡渠与巡林、巡河一并纳入常态化巡查。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作用,让群众动员群众,同时公布农田沟渠问题举报电话,接受群众来电来访,破解了“干部干、群众看”的困局,形成全民共同守护整治成果的良好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