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三农服务 > 正文

新西兰农业规模经营的经验与启示

时间:2025-08-26 来源:农民日报 阅读次数:

       农业规模经营是现代农业发展的必然方向,对推进乡村振兴和实现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当前,我国正处于农业规模化经营的关键阶段,而新西兰作为全球现代农业的典范,在农业规模经营领域积累了丰富经验,借鉴新西兰的成功经验对于破解我国耕地碎片化的难题、推动农业生产效率提升等具有重要的启示。

 

实践与探索

 

  推广农业合作社模式。农业合作社模式通过整合分散的生产资源,推动农业规模经营,从而降低成本、提高效率并增强市场竞争力。新西兰合作社起源于19世纪中叶,是新西兰农业经营和发展的重要基础。1996年,新西兰政府出台《合作社公司法》指导合作社的运营,经过多年的规范发展,新西兰农民合作组织由基层合作机构不断发展为合作社间的联合,农业产业链各主要环节的主体都被吸纳进入行业体系,形成以农业为核心的合作关系。除整合资源外,政府与农民合作社联手,鼓励更多的农民进行农业职业技术培训,提高农民的综合素质。

  重视农业科技进步。新西兰国土面积不大,但是农业却以高度规模化和高效率著称,主要得益于该国农业科技创新体系技术转化率高和应用推广速度快。新西兰拥有世界一流的科研机构和高质量科研队伍。其中,农畜牧业科研被列为政府科工部“重中之重”项目,科研机构联合农业部门所属的实验室、台站,共同开展原创性研究。从2020年起,新西兰政府启动新的农业科技产品升级规划,投入1140万新西兰元用于农业科技研发与成果转化,以增强农业科技对经济增长的推动作用。同时,为推动农业科研成果转化应用,新西兰政府通过提供资金,引导科研机构与农业企业合作,推广多元化技术应用。

  发展市场化农业。农业规模化经营需要有效的市场对接,新西兰一直是市场化农业的典范,其农产品价格由市场决定,政府不直接干预生产决策。20世纪70年代,新西兰农业依赖政府高额补贴运行,但补贴政策导致农户市场适应能力弱化,农业生产效率提升缓慢,并未真正增强产业竞争力。1984年,新西兰工党大幅度降低农业财政补贴与金融支持,1990年国家党延续这一政策,为新西兰成为全球农业出口强国奠定了基础。市场机制的主导作用促使农产品高度市场化,约90%的农产品用于出口,使其成为全球重要的乳制品、肉类、羊毛、水果等农产品供应国。由此可见,新西兰致力于将农产品转化为标准化、品牌化的国际商品,并通过产业链协同实现附加值最大化。

 

对中国的启示

 

  积极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农业合作社作为规模经营的重要载体,通过联合分散农户实现资源共享,在保留农户经营权的同时达成规模化效益,这一模式尤其契合发展中国家小农经济转型的需求。在中国乡村振兴背景下,合作社通过创新组织形式,如“土地股份合作社”“生产托管服务”等,正成为推动农业现代化的重要力量。

  着力提升农业科技创新水平。在耕地资源有限的背景下,农业科技已成为建设农业强国的核心驱动力。农业科技创新水平的提高,将促进农业连片生产经营和要素科学配置,从而增强农业市场竞争力。因此,要构建以农业科研院所为核心、农林院校为支撑、涉农企业为主体的创新联合体。其中,农业科研院所牵头整合科研资源,农林院校聚焦基础与前沿领域开展原始创新,涉农企业则以市场需求为导向推进高新技术产业化,形成“研-学-产”协同机制,实现高新技术产业化应用。

  加快构建市场化农业体系。市场化农业以需求导向和竞争机制推动农业规模经营,我国应坚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通过发布重点农产品市场信息,增强市场透明度,同时积极引导农民按照市场需求进行生产销售,构建专业化、集约化、组织化和社会化相结合的农业经营体系。此外,深化农业对外合作是激发市场活力的核心路径,需着力培育农业国际竞争新优势。一方面以合作开放为路径,深度参与全球农业治理,推动优势产能、技术标准与品牌服务“走出去”;另一方面,应以政策保障为支撑,完善跨境物流、贸易便利化等基础设施,打造具备国际竞争力的农业产业集群。

                                                                                                                  吴贤荣 佟德铮(作者单位:武汉工程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