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三农服务 > 正文

南阳市秋作物主要病虫害发生防治情况动态(四)

时间:2025-08-13 来源:南阳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 阅读次数:

今年我市秋作物种植面积1565万亩,其中秋粮面积870万亩,花生515万亩,大豆52.89万亩,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17.7万亩。目前夏播玉米早的进入灌浆初期,晚的还在授粉后期,花生进入荚果彭大期,大豆进入结荚期,水稻处于抽穗—扬花期。截止8月12日,全市以玉米、花生、水稻、大豆为主的秋作物病虫害总发生面积972.13万亩次,比上周增加22.8%,防治面积1241.98万亩次,其中虫害发生面积849.61万亩次,占总发生面积的87.4%。

一、主要病虫发生情况

玉米病虫害累计发生488.49万亩次,比上周增加31.89%,防治572.46万亩次。草地贪夜蛾发生面积0.02万亩(内乡);镇平、内乡两县植保站技术人员分别于7月23日、21日在晁陂镇草场吴村和灌涨镇杨营村采集疑似玉米南方锈病病叶,经河南农大检测,确认为南方锈病菌丝,目前田间还有没查到病斑明显的病叶;玉米螟三代全市发生12.55万亩,防治14.55万亩,平均被害株率2.8%,最高被害株率22%,百株平均虫量2.5头,最高15头;四代棉铃虫全市发生23.88万亩,防治15.88万亩,平均虫田率39.4%,最高虫田率100%,平均虫株率8.1%,最高33%,平均百株有虫9.2头,最高36头;甜菜夜蛾发生164.26万亩,防治190.13万亩,全市平均虫田率18.4%,最高60%,平均虫株率11.8%,最高30%,平均百株有虫5.9头,最高35头;玉米小斑病发生7.24万亩,防治12.66万亩,平均病株率4.9%,最高30%,平均病叶率0.7%,最高病叶率5%;玉米大斑病发生面积5.43万亩,防治2.47万亩,平均病株率0.7%,最高5%,平均病叶率0.1%,最高病叶率0.3%。

花生病虫害累计发生461.72万亩次,比上周增加14.1%,防治642.15万亩次。甜菜夜蛾发生246.55万亩,防治292.89万亩,全市平均虫田率35.4%,最高虫田率100%,平均百墩有虫9.1头,最高50头,田间虫口密度有所下降;蚜虫发生20.61万亩,防治29.31万亩,平均百墩有蚜34.5头,最高2000头;叶螨发生20.1万亩,防治31.7万亩,平均百墩有螨51头,最高212头;四代棉铃虫全市发生2.54万亩,防治2.54万亩,平均百墩有虫0.1头,最高6头;茎腐病发生30.01万亩,防治63.63万亩,平均病株率2.8%,最高12%;白绢病发生17.12万亩,防治55.02万亩,平均病株率2.2%,最高16%,青枯病发生12.63万亩,防治16.85万亩,平均病株率3%,最高达20%;根腐病发生23万亩,防治28万亩,平均病株率1.5,最高7%;褐斑病发生16.73万亩,防治18.14万亩,平均病田率15.1%,最高病田率100%,平均病叶率3.9%,最高10%。

大豆病虫害全市累计虫害发生16.52万亩,防治17.27万亩。甜菜夜蛾发生10.85万亩,防治11.15万亩,全市平均虫田率14.8%,最高虫田率35%,平均百墩有虫9.1头,高密点百株有虫42头;三代棉铃虫发生2.75万亩,防治2.75万亩,平均虫田率10.7%,平均虫株率4.1%,平均百株有三代残虫4.4头,最高20头;造桥虫发生1万亩,防治1.5万亩,平均虫田率6.3%,平均虫株率2%,平均百株有虫1.2头。

水稻病虫害累计发生5.4万亩,防治10.1万亩。稻纵卷叶螟发生2.8万亩,防治4万亩,平均虫田率25.5%,平均亩蛾量729头,最高亩蛾量3000头;水稻纹枯病发生1.5万亩,防治3.3万亩,全市平均病田率13.6%,最高病田率6%,平均病丛率5.6%,最高40%。

二、全市防控工作开展情况

截至8月12日,全市共召开工作会及现场会120场次,培训技术干部10713人次,培训农民21.19万人次,发放技术资料35.25万份,开展媒体技术宣传电视23次、广播报纸9次。

三、未来发生趋势及防控技术措施

据气象部门预测主要降水天气过程有4次,分别为8月14~16日、25~26日、29~31日、9月2~4日,有阵雨、雷阵雨或局部暴雨的过程。主要高温天气过程有2次,分别为8月18~25日、9月5~9日。这种高温高湿天气条件有利于多种病虫害发生发展蔓延,特别是对南方锈病显症、扩散、流行十分有利。南阳市作出积极应对措施,市农业农村局于8月7日召开“全市秋作物田间生产管理及“一喷多促”视频会”、 8月11日召开“玉米南方锈病暨人工辅助授粉研判会商会”,要求各县(市、区)高度重视,加强对玉米螟、棉铃虫、甜菜夜蛾、水稻二化螟、玉米小斑病、花生褐斑病、花生根腐病、花生白绢病、水稻纹枯病、稻瘟病等病虫害的监测防控,紧抓当前秋作物产量形成关键期、病虫高发期、防治窗口期,迅速行动,科学组配杀菌剂、杀虫剂、叶面肥、诱抗剂和植物生长调节剂,全面铺开“一喷多促”工作,实现防病、治虫、抗逆、促灌浆及单产提升等多重效果,确保今年秋粮丰产丰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