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阳市农业农村局2024年环境保护目标完成情况的报告

  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全市农业农村系统深入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全面落实省、市关于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污染防治攻坚战的重大决策部署,坚持高位推动,部门协同,综合施策,有序推进农业农村环境治理各项重点任务,加强农业面源污染治理,加快农业绿色高质量发展,取得了阶段性工作成效。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工作开展情况

(一)加强废弃物回收,推动资源化利用。

1.抓以治促用,秸秆收储利用“质量”双变。一突出抓好秸秆禁烧工作。以常态化禁烧为主线,突出加强重点时段管控。强化人防技防,加强各级“蓝天卫士”监控值班,建立“市包县、县包乡、乡包村、村包组、组包户”五级网络,织密织严防控网络。健全暗访体系,重点管控期直奔现场、发现问题、立即交办,督促整改、传压强责。二是强化收储体系建设。以加快培育秸秆收储利用服务主体为重点,逐步健全秸秆收储体系。社旗县炳松秸秆综合利用合作社、镇平县正强农业农民合作社等大型收储企业不断涌现,全市秸秆收储体系不断完善,收储能力持续提升。三是大力推广秸秆综合利用技术。以国家秸秆综合利用项目为引领,大力推广秸秆综合利用新技术。2024年全市争取新野、邓州、方城、内乡等4县秸秆综合利用项目,大力推广秸秆机械粉碎还田、动物过腹还田、商品有机肥还田等综合利用技术,不断提高秸秆“五化”利用水平。

2.抓模式推广,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持续推进大力推广“内乡模式”,推动全市农牧融合、绿色发展。启动推广“内乡模式”三年行动,在全市所有涉农乡镇推广小散养户粪污治理“内乡模式”。印发了《南阳市推广“内乡模式”实现农牧融合绿色发展三年行动》方案,在内乡县召开三年行动动员部署会议,进一步明确任务,压实责任,推进工作。并积极组织各县(市、区)在摸排本地实际情况的基础上制定实施方案和奖补措施,规划乡镇实施建设批次。同时指导县(市、区)结合乡村振兴衔接资金、畜牧大县奖励资金、财政资金等相关资金,加快乡镇粪污收储中心建设,提升小散养殖户粪污收储利用能力。

3.抓回收利用,农膜污染防治进一步增强一是压实责任,形成合力。市农业农村局、市工信局、市生态环境局、市市场监管局等四部门联合印发《南阳市推进地膜科学使用回收实施方案》,明确各级各单位管理职责,加强部门合作,共同推进农膜科学使用回收。二是示范带动,推广技术。开展科学使用农膜技术推广,指导农户通过调整种植方式,使用配套技术,规范使用地膜产品。推广无覆盖栽培技术,指导农户使用与地膜覆盖效益相近的品种、技术,推进减量替代。推广“一膜多用”技术模式,大力推广全生物可降解地膜,通过提升技术模式从根本上减少白色污染。三是强化监管,加强执法。开展农膜质量监管执法行动,对农膜销售商户进行联合检查,落实农用地膜强制性国家标准,对田间使用地膜随机抽查,预防和杜绝非标地膜进田下地。四是强化回收处置。依托各地基层供销合作社、农资经营、乡镇再生资源回收网点等,健全完善全市农膜回收网络。

4.抓主体责任,农药包装废弃物回收利用体系逐步完善。一是制定方案,指导全年工作。制定并印发了《2024年南阳市农药包装废弃物回收处理工作方案》,组织指导各县(市、区)成立回收工作领导小组,优化回收流程,布置回收站点,有序稳步推进全年农药包装废弃物回收处理工作。二是完善体系,探索回收机制。开展回收体系调查监测,督促农药生产者、经营者和使用者等回收主体履行回收责任。加强乡镇、村级回收站点建设,推动农药包装废弃物回收处置。三是综合施策,依法监管。强化环境治理环节监管,与美丽乡村建设、人居环境集中整治工作相结合,深入乡镇田间地头、房前屋后开展检查行动,发现问题,现场交办,限期整改。加强执法检查环节监管。依托“双随机、一公开”、全市春秋季农资打假专项整治行动农药质量抽样检查等事项,全面压实农药经营者农药包装废物回收主体责任,督促指导经营门店及时做好农药进销存农药包装废弃物回收台账记录,强力推进农药包装废弃物回收扎实开展。

(二)深入实施减量增效,促进农业绿色发展。

1.抓技术推广,化肥减量工作稳步推进。是制定科学施肥增效技术指导意见。结合南阳实际情况,制定并下发了《南阳市2024年科学施肥增效工作方案》和《南阳市2024年科学施肥增效技术方案》,指导全市科学开展施肥增效工作。二是集成推广“三新”技术模式。以方城、卧龙为重点地区,采用“机械深施+缓控释肥+无人机追肥+喷灌水肥一体化”;“种肥同播+缓控释肥+无人机追肥(叶面喷肥)+增施有机肥”等技术模式,打造小麦、玉米等“三新技术”示范方,推动新技术应用推广。三是扎实开展科学施肥实验。持续开展化肥利用率、肥料效应、大豆接种根瘤菌菌剂等田间试验。四是创新科学施肥宣传服务。持续开展“百县千乡万户”科学施肥培训行动,整合科研、企业等各方资源,通过短视频、直播平台,深入解读科学施肥技术要点和注意事项,推介典型模式,指导科学选肥用肥。深入开展“百名专家联百县”科学施肥指导行动,在关键农时季节深入田间地头开展技术指导。

2.抓监测预警,农药减量增效持续发力。一是开展监测预警。以主要农作物重大病虫害为重点,加密调查频次,提升监测设备,严密监控病情发展动态,准确发布预警信息。二是加强技术宣传培训。组织各县(市、区)开展科学安全用药培训宣传,推广病虫草害科学防控技术。6月份开展农药使用“安全生产月”,线上组织系统培训,线下进村入户,在田间地头开展技术培训,不断提升农户科学用药意识。三是开展新旧替代,大力推进统防统治。开展高效低风险农药替代老旧农药、高效精准施药机械替代老旧施药机械行动。针对易发频发的条锈病、赤霉病使用高效低毒农药,同时配合使用植保无人机等高效施药机械进行防治,提高农药利用率,减少农药使用量。四是扩大绿色防控面积。以绿色防控示范区建设为引领,大力推广绿色防控技术。2024年分别在邓州、镇平等4县建立小麦病虫害绿色防控区,在唐河建立玉米病虫害绿色防控区,在桐柏建立水稻病虫害绿色防控区。扩大绿色防控技术覆盖面,逐步降低化学农药使用强度。

(三)聚焦人居环境治理,建设和美宜居乡村。

一是完善垃圾治理体系。按照“五有”(有齐全的设施设备、有成熟的治理技术、有稳定的保洁队伍、有长效的资金保障机制、有完善的监督制度)和“四个环节”(扫干净、转运走、处理好、保持住)的要求,构建成熟有效的农村生活垃圾收运处置体系。加快推进农村生活垃圾源头分类减量,推动垃圾就地就近利用。二是推进生活污水治理。坚持以资源化利用为重点,加强对城乡接合部、丹江口水库汇水区及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总干渠保护区等区域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探索形成一些成本低、易维护、效果好的治理技术模式,发挥示范带动作用。推进乡镇和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延管网、补短板、提品质、保运维,逐步健全污水收集处理和资源利用体系。三是高质量推进厕所革命。在全市推广使用集中、分散、分户三种“厕污共治”改厕模式,坚持一村一策、一户一策按照数量服从质量、进度服从实效的原则,严格执行户厕建设有关国家和地方标准,加强全程质量管控,提高改厕质量和实效强化后期管护。四是不断提升村容村貌。深入学习“千万工程”经验因地制宜、分类施策,开展和美乡村、美丽乡村、洁美乡村建设常态化实施清洁行动。持续整治“六乱”、开展“六清”,推进“空心院”整治和“一宅变四园”,整治利用闲置宅基地和闲置农房,强化农村公共空间和庭院环境整治。充分利用荒地、废弃地、边角地等建设村庄小微公园和公共绿地,开展“四旁”绿化,推动实现村庄园林化、道路林荫化、庭院花果化。推进通村组道路、排前路、入户道路建设

(四)持续开展长江禁捕,推动水生态环境保护。

一是持续做好长江禁捕工作。开展2024年元旦春节期间长江流域联合执法专项行动,组织渔政、公安、市场监管等相关力量联合执法,扎实做好2024年春季禁渔期制度实施工作,积极组织开展“春季禁渔”等暗访执法行动,推动禁捕禁渔执法监管工作持续向好。二是水生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有序推进。开展水生生物资源监测调查工作,对丹江口水库、鸭河口水库、唐河、白河等流域开展水生生物资源检测调查工作,明晰水质环境和水生生物种类。三是加强养殖尾水治理。大力推广健康养殖方式、实现养殖尾水治理。加快邓州、淅川等县(市、区)内陆连片池塘标准化改造和尾水治理工程建设,尽早实现社会和生态效益。以现代化绿色示范场建设为标准,重点扶持方城、淅川等县(市、区)水产养殖企业,以项目示范引领带动周边农户,扩大水产健康养殖模式建设面积,推动养殖模式升级、转型。加强水产养殖排污口排查整治。对于集中分布、连片聚集的中小型水产养殖散排口,鼓励统一收集处理养殖尾水,设置统一的入河排污口,确保整改完成。

(五)发挥补贴政策作用,推动农机以旧换新。

一是加强领导,宣传推广。切实加强农机报废更新补贴工作的组织领导,明确职责分工,形成工作合力;细化完善管理措施,建立健全制度机制。通过网络、微信公众号等平台及时公开更新有关政策,强化政策解读,回应社会关切。利用“农机3·15”“安全生产月”等契机,加大报废更新政策宣传覆盖面,扩大群众知晓度,切实提升政策宣传效果。二是公开信息,接受监督。大力推行信息公开,对享受补贴的信息进行公示,对实施方案、补贴额、操作程序和投诉咨询方式等信息全面公开,主动接受监督。三是优化服务,提升效能。加强补贴业务培训和警示教育,提高工作人员业务素质和风险防控能力,采取有力措施,加快补贴申请受理、资料审核和资金兑付等工作,扎实推进我市农机装备提升工程。

二、下步打算

一是提高政治站位强化工作作风。切实提高政治站位,增强大局意识,站位全市生态环境保护和农业绿色发展大局,转变思想观念,提高创新意识,加强农村环境治理力度,注重解决实际问题,发扬求真务实,攻坚克难的工作作风。二是聚焦重点环节治理,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深化农业面源污染治理,继续实施化肥农药减量增效行动,加强农膜、农药包装废弃物回收处置,推动秸秆、畜禽粪污高值转化,高效利用,强化农村人居环境治理,逐步提升农业生产环保意识,巩固农村环境治理效果。三是建立健全长效机制,夯实压实各级责任。持续推动常态化考评机制建立,开展常态化检查指导,定期进行总结调度,及时传导压力,夯实各级责任,推动县(市、区)担当作为,为农业农村环境治理打开新局面,确保农业农村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再上新台阶。

 

 

 

 

2025年3月1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