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阳市农业农村局关于印发《南阳市2025年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项目实施方案》的通知

各县(市、区)农业农村局,有关单位:

2025年度中央财政通过农业经营主体能力提升资金持续对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任务给予支持。根据《河南省农业农村厅关于印发<河南省2025年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项目实施方案>的通知》要求,我局研究制定了《南阳市2025年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项目实施方案》,现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2025627       


南阳市2025年基层农技推广体系

改革与建设项目实施方案

 

根据《河南省农业农村厅关于印发<河南省2025年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项目实施方案>的通知》(豫农文〔2025236号)要求,为做好2025年我市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工作,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总体思路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中央农村工作会议精神,落实市委农村工作会议工作部署,按照2025年中央一号文件及其实施意见,围绕保障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稳定安全供给,加强多元农技推广服务体系建设,打造人员稳定、素质优良的农技推广队伍,创新农技推广服务机制模式,提升农技推广服务整体效能,打通科技进村入户“最后一公里”,推动农业科技成果大面积推广应用,为推进乡村全面振兴、加快建设农业强市提供坚强的科技支撑和人才保障。

二、主要目标

通过项目实施,基层农技推广体系建设不断完善,农技推广服务效能不断提升,多元农技推广服务机制更加健全。遴选推介发布一批农业主导品种主推技术,示范推广100项(次)以上的先进适用主推技术,稳定建设30个以上现代农业科技试验示范基地,每个单产提升整建制推进县集成组装综合技术方案,在现代农业科技试验示范基地开展50场次以上示范展示活动,农业主推技术到位率达到95%以上,有力支撑粮油作物大面积单产提升和生物育种产业化。聚力打造13个以上县域农技推广团队,招募100名左右特聘农技(动物防疫)员,对全市1/3以上在编在岗基层农技人员开展知识更新培训,培育100名左右业务精通、服务优良的县域农技推广首席专家(农技推广骨干人才)和1000名以上辐射带动能力强、示范作用好的农业科技示范主体。

三、重点任务

(一)加强多元农技推广服务体系建设。构建以公益性农技推广机构为主体,科研院校、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涉农企业等共同参与的多元农技推广服务体系。持续支持中国农科院中原研究中心、河南农业大学、河南科技学院等单位与本地农技推广机构合作,有效探索“校地联建、院地协同”基层农技推广服务新机制。支持市农技推广中心联合市农业科学院,充分发挥双方人才、技术优势,建设省级现代农业科技(转基因玉米)试验示范基地,探索组团下沉服务新模式。鼓励各地结合本地实际,借鉴推行农技推广“揭榜挂帅”经验做法,将产业科技问题榜单化,实现生产需求与技术服务精准对接。

(二)科技支撑粮油作物大面积单产提升。聚焦玉米、小麦、大豆、油菜等单产提升整建制推进县,加大“科技包县”组织推进力度,统筹各级农技推广机构、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科研院校、科技特派团(员)和科技小院等力量,“一县一团”强化技术指导服务,“一县一策”形成综合技术方案,“一县一基地”加强技术集成示范,促进先进适用技术成果大面积推广应用。加力推进生物育种产业化,加强示范展示,推进转基因玉米常规化种植。

(三)增强农业科技试验示范展示能力。围绕增强粮食等重要农产品供给保障能力,市县两级分别遴选推介发布一批农业主导品种、主推技术,依托现代农业科技试验示范基地组装集成综合技术方案,制定农技推广计划,在关键农时组织开展技术观摩、经验交流、技能培训等活动。规范现代农业科技试验示范基地管理,制定工作方案,明确年度示范和服务内容,统一树立标识,提升设施条件和信息化水平;每个项目县建设现代农业科技试验示范基地不少于2个,每个基地全年开展技术示范推广活动不少于3次,直接联系农户不少于20个。积极参与省部级现代农业科技试验示范基地选树,努力打造标杆现代农业科技试验示范基地,一体承担主导品种主推技术试验示范、生物育种产业化示范等任务,推动农业科技人才“资源集聚、下沉服务”。聚焦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高素质农民,精准培育农业科技示范主体,更好发挥引领带动作用,加快主导品种主推技术展示应用。

(四)开展县域农技推广服务行动。各项目县要建强用好县域农技推广团队,实行技术服务首席专家负责制,健全以“专家定点联系到县、农技人员包村联户”为主要形式的技术推广责任机制,明确岗位职责,农技人员定向包联行政村、生产大户或农民技术员,在关键农时做好技术指导和跟踪服务。优化考评制度和奖惩制度,确保公益性服务到位,推动先进适用技术进村入户到田。扩大豇豆等农药残留速测技术推广试点范围。

(五)稳定基层农技推广队伍。支持有条件地区通过“定向招生、定向培养、定向就业”等方式,吸引高素质人才进入基层农技推广队伍。优化完善农技推广服务特特聘计划,粮食主产区和脱贫地区每个农业乡镇可招募1名特聘农技员,每个生猪大县可招募不超过20名特聘防疫员,探索将沼气工纳入特聘农技员范畴。科学编制招募计划,完善招募程序、管理办法等,健全评价激励机制,进一步规范特聘农技员(含特聘防疫员、家畜繁殖员)管理。

(六)提升农技推广队伍能力素质。构建完善线上与线下相结合、理论与实训相融合的培训模式,创新探索分区交流、联合培训、异地研修等培训组织方式,打造标准化培训课程体系,做好培训效果跟踪评价,提升培训针对性、精准性和时效性。完善培训机制,加强省、市、县三级分工协作,分层分类开展农技推广骨干人才轮训和农技员知识更新培训。省级农业农村部门建立省级骨干人才库和中长期培养计划,依托国家级或省级培训机构,统一组织连续不少于5天的脱产业务培训。项目县根据本地产业发展实际,在上级部门指导下,开展不少于5天的农技员知识更新培训,其中实训课程不少于2天。鼓励各地探索基层农技员学历提升工作,优化农技推广队伍的学历结构。

(七)持续推进农技推广信息化。持续普及中国农技推广信息服务平台和中国农技推广APP,鼓励引导农技人员、特聘农技员、科技特派员等在线开展业务培训、农技问答、咨询指导等服务。依托中国农技推广信息服务平台,做好工作记录、技术问答、指导服务等大数据统计分析,加强对农技推广工作的服务指导。支持各级推广机构、农技人员,应用直播平台、短视频等新媒体手段,开展在线农技推广服务,推进信息化水平。

四、项目资金安排和支持内容

(一)实施范围。在保持实施范围基本稳定的基础上,支持全市13个县(市、区)加强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支持市农业科学院联合市、县级农技推广机构,加强省级农业科技试验示范基地建设,创新探索农技推广服务新机制、新模式。项目实施县资金由省农业农村厅直接分配,与往年政策相衔接,向国家与省农业农村重大政策、重要决策、重点任务倾斜。

(二)支持内容。1.农技人员推广服务补助。主要用于基层农技人员进村入户到田开展技术指导服务产生的交通费、误餐费、通讯(流量)费等;聘请技术专家开展技术指导和培训所产生的劳务费、交通费等。服务补助按照各地有关差旅补助标准执行,该项支出不得超过项目资金总额的35%2.特聘农技员服务补助。特聘农技员服务补助原则上不超过3万元//年。3.农业科技试验示范服务补助。主要用于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农业科技试验示范基地和示范主体开展转基因玉米产业化种植、农业主导品种主推技术集成熟化、示范培训所需的物资投入以及培训观摩活动所需费用。该项支出不得低于项目资金总额的25%4.农技人员能力素质提升补助。主要用于各层级农技人员线上线下培训,包括教师授课费、教材费、场地费、食宿费、交通费等。该项支出不超过项目资金总额的30%5.信息化服务建设补助。主要用于科研教学人员、基层农技人员和社会化服务组织开展农情信息咨询、技术科普、培训视频制作等信息化农技推广服务活动所需的费用。该项支出不得超过项目资金总额的5%6.其他补助。主要用于项目实施过程中资料印刷、制度建设、宣传报道、绩效考评等相关费用该项支出不得超过项目资金总额的5%

五、有关要求

(一)提高认识,加强组织领导。各县(市、区)农业农村部门要高度重视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工作,充分认识基层农技推广体系在支撑粮油作物大面积单产提升、多元化食物供给、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农业防灾减灾技术服务等方面的重要作用,建立健全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领导小组,深入开展调查研究,对照目标任务,制定针对性强、操作性好的项目实施方案,加强对项目实施的组织协调,指导各项目实施单位制订计划、明确任务、压实责任,提高政治站位,强化使命担当。各县(市、区)要认真编制县级项目实施方案,准确掌握执行进度。及时总结工作成效,分别于715日前、125前将本地项目实施方案、年度工作总结报局科技教育科。

(二)强化管理,严格绩效评价。各县(市、区)农业农村部门要按照《农业相关转移支付资金绩效管理办法》要求,细化分解绩效指标,强化过程管理,严格绩效评价。依托农业农村部转移支付管理平台和中国农技推广信息服务平台,做好项目资金执行、绩效目标上报等工作。

(三)注重宣传,做好工作总结。各县(市、区)要认真总结项目实施过程中的创新性做法,挖掘宣传农技推广工作中涌现的经验模式、典型任务等,运用网络、电视、短视频、公众号等渠道进行广泛宣传,为农技推广工作营造良好氛围。

各县(市、区)分别于715日前、125前将本地项目实施方案、年度工作总结报局科技教育科。

人:张 

联系电话:0377-63397997

电子邮箱:nyskjk369@163.com

 

附件:南阳市2025年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项目任务计划一览表

 


附件

南阳市2025年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项目任务计划一览表

 

县(市、区)

人员培训数(名)

基地建设数(个)

主体

培育数(个)

特聘农技

人员数(名)

种植

畜牧

渔业

农机

合计

宛城区

40

20

4

2

66

2

60


卧龙区

50

26

4


80

2

80

20

邓州市

110

20

5


135

4

130

20

唐河县

110


6

2

118

3

120

20

方城县

80

18

4

2

104

4

100

25

镇平县

80

28



108

2

110

5

社旗县

70

18

4

2

94

3

100

25

新野县

80

20

4


104

3

90


内乡县

70

38

4

4

116

4

80

25

淅川县

70

28

4

2

104

3

100

5

西峡县

60

20

4


84

4

80


南召县

45

28

4

2

79

2

40

5

桐柏县

80

28

4

2

114

3

150

8

合  计

945

292

51

18

1306

39

1240

1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