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阳市秋作物主要病虫害发生防治情况动态(二)
截至7月29日,全市以玉米、花生、水稻、大豆为主的秋作物病虫害总发生面积650.12万亩次,比上周增加38.74%,防治面积821.12万亩次,其中虫害发生面积574.15万亩次,虫害重于病害。
玉米病虫害累计发生293.81万亩次,防治348.03万亩次。草地贪夜蛾目前仅在我市内乡县查见危害,发生面积0.02万亩;7月23日,镇平县植保站技术人员在晁陂镇草场吴村洪庆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玉米田里查见玉米南方锈病零星病叶;玉米螟二代进入末期,全市发生40.7万亩,防治58.4万亩,全市平均被害株率2.5%,重发田块被害株率25%,百株平均虫量1.7头,最高16头;三代棉铃虫发生8.3万亩,防治19.8万亩,平均虫株率5.4%,最高38%,平均百株有虫3.1头,最高45头;二代粘虫发生19.4万亩,防治19.4万亩,平均被害株率7.7%,最高35%,平均百株有虫6头,最高28头;甜菜夜蛾发生132.66万亩,防治156.38万亩,全市平均虫田率20.2%,最高60%,平均虫株率8.3%,最高30%,平均百株有虫6.4头,最高35头;玉米大、小斑病,田间已有发生,发生面积4.33万亩,防治6.16万亩。
花生病虫害累计发生343.1万亩次,防治458.73万亩次。甜菜夜蛾发生184.25万亩,防治208.19万亩,全市平均虫田率33.4%,最高虫田率100%,平均百墩有虫27.3头,最高378头;蚜虫发生14.9万亩,防治20.4万亩,平均百墩有蚜54.1头,最高2000头;叶螨发生16.6万亩,防治26.7万亩,平均百墩有螨41头,最高231头;三代棉铃虫发生4.8万亩,防治13.8万亩,平均百墩有虫2.8头,最高15头;茎腐病发生21.61万亩,防治41.83万亩,平均病株率3.8%,最高10%;白绢病发生9.3万亩,防治36万亩,平均病株率1.7%,最高14%,青枯病发生9.43万亩,防治10.85万亩,平均病株率6.7%,最高达20%;根腐病发生18.3万亩,防治21万亩,平均病株率3.5,最高5%。
大豆病虫害 全市累计虫害发生10.61万亩,防治10.06万亩。甜菜夜蛾发生7.92万亩,防治7.42万亩,全市平均虫田率20.7%,最高虫田率100%,平均百墩有虫19头,高密点百株有虫达160头;三代棉铃虫发生0.54万亩,防治0.54万亩,平均虫田率10.9%,平均虫株率1.6%,平均百株有虫1.6头,最高6头。
水稻病虫害当前我市水稻二化螟进入二代幼虫危害期,平均虫田率4.5%,最高枯鞘株率达19%;稻纵卷叶螟平均亩蛾量146头,最高亩蛾量5000头。
针对7-8月份农作物病虫危害高峰期的特点,全市各县(市、区)积极采取措施,防控病虫危害。截至7月29日,全市共召开工作会及现场会81场次,培训技术干部8125人次,培训农民13.75万人次,发放技术资料24.3万份,开展媒体技术宣传电视14次、广播报纸5次。
据市气象部门预测,受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南北摆动及台风外围云系影响,7月29日~8月31日,我市有4次降水过程,降水量100~120mm,全市平均气温28~29℃,降水过程分别在7月30日前后、8月6~10日、8月19~20日、8月24~26日,有分散性阵雨、中阵雨、雷阵雨、局部大雨或暴雨。受前期气候因素影响,我市多种作物虫害发生普遍,局部发生较重。若未来一月降雨和晴天交替出现,湿度大、温度高,秋作物处于高温高湿环境中,适宜病菌快速侵染蔓延扩展流行,大大增加多种病虫害重发风险,特别是玉米南方锈病,若防控不及时,将会造成危害,影响后期产量。
因此,各地要克服麻痹思想、厌战情绪,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突出主要作物、重大病虫、重点地区,继续加强病虫监测预报,做好技术宣传、技术服务工作,指导切实做好病虫防控工作,确保秋作物病虫害不大面积暴发成灾,秋作物生产安全,奠定秋季丰收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