淅川县邹庄,移民新村可亮眼
□翟传海
红瓦、白墙、洋楼、小院,广场、游园、湖山、花廊,一如江南般美丽的村庄,突然就呈现在豫西南一片干旱的丘陵地带。停车探问得知,这里是“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建设的一个移民新村——邹庄。
这是甲辰龙年夏,和家人去“南水北调(中线)”渠首——淅川县陶岔(丹江村)游玩,归途发现的一个意外。
邹庄如今虽属淅川县九重镇辖内,却已距丹江水岸的老家16千米。2011年6月,作为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第二批移民,原油坊岗村170多户700多口人从淅川县九重镇迁至此,开启了全新的生活。
十多年间,在党和国家的关怀下,在村党支部邹书记等村干部的带领下,邹庄村走出了一条“搬得出、稳得住、能发展、可致富”的现代化乡村建设之路。这个曾经“一穷二白”的新建村庄,蜕变成了一个令人惊艳的魅力乡村,不仅壮大了村集体经济,让村民过上了富足生活,更书写了移民新村的发展传奇。
走进村内,一座座红瓦白墙的洋楼独院按南北“非”字形有序排开,房舍一新的墙壁上,字画简明有趣;平展的柏油马路南北贯通,精致明亮的光伏路灯矗立两旁,花草树木成排成行,邮局、商铺、特产店临街而设;小道小巷连通各户,村部、学校、卫生室、文化广场现代大方;红旗、雕塑、村民笑脸墙在阳光下格外醒目。
村旁,6万多平方米的荷花塘里,莲花怒放,清香袭人。荷叶绿,绿浪连天。荷花艳,姹紫嫣红。池塘间的桥、廊、亭古色古香;2万多平方米的“江山广场”上,山水湖光,高山流水,游鱼欢畅;3条近千米的葡萄长廊,景色各异,趣味盎然;村内环境卫生实行包组包户、定人定岗,天天处处都干净亮丽。
村外,休闲生态园果木满园,草莓、莲藕、猕猴桃丰收在望;月季、菊花、牡丹五颜六色,竞相绽放;秋千、椅凳、吉祥物可爱诱人。这里已成为集休闲、采摘、住宿、餐饮等于一体的生态观光园,吸引着远近游客成群而来。
村里1000多亩土地流转给景都果园农业公司,村民既能获得股红,又能按时领取工资,公司还反哺村庄的绿化、亮化、美化等工作。邹书记介绍:“县里引进龙头企业,村里成立掘井人农业合作社,通过‘村支部+龙头企业+合作社’的模式,发展了1000余亩大棚草莓,600余亩莲藕、猕猴桃等特色产业。”
村民老王自豪地说,村里还挖掘移民文化、红色文化和田园生态文化,打造了“涌泉”“江山论”“掘井人”“村民笑脸墙”等15个红色旅游观光点位,2023年成功创成了3A级旅游景区。
如今的邹庄村,200余亩花生、220多亩烟叶、130亩辣椒长势良好,1200多只羊在养殖场里茁壮成长,规模化养殖场、烟叶烘烤车间、标准化养殖小区蓬勃发展。村里还发展民宿46家、农家乐5家,村民人均年收入较5年前翻了两番,村集体经济收入从5年前的不足5万元增长到现在的100余万元。一项项因地制宜的特色产业和项目建设,正推动着邹庄村走向美好的康庄大道!
凭借着出色的发展成果,邹庄村被农业农村部推介为“中国美丽休闲乡村(农家乐特色村)”,被国家卫生健康委老龄司命名为“全国示范性老年友好型社区”,被河南省文化和旅游厅认定为“河南省乡村旅游特色村”等。
意外的发现,让人在此流连忘返。豫西南这片干旱的丘陵地带,有个美丽乡村叫邹庄。邹庄,移民新村可亮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