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烟草泰斗韩锦峰的科教人生
□本报三农全媒体中心记者 李东辉 通讯员 何政达
7月10日,记者在河南农业大学见到了德高望重、92岁高龄的韩锦峰教授。
韩锦峰教授执教50余年,为中国农业教育、农业科研默默无闻地奉献,特别是在烟草专业创办、学科体系建设、烟草行业人才培养方面倾注了大量心血和精力。
无论岗位怎样变动,韩锦峰教授都一直坚守教学、科研第一线。他常说:“党对我有恩,社会对我有义,农大对我有情。”
烟草专业的创办人
韩锦峰教授回忆说,1971年,河南农学院从郑州搬迁至许昌。当时,河南烟草在全国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许昌地区又是闻名世界的优质烟区之一,襄城县更是被毛泽东主席称为“烟叶王国”。时任许昌地委书记王延太多次找到学校领导,请求学校为许昌地区培养烟草方面的专业人才。
于是,韩锦峰教授带领訾天镇等人,深入河南烟草主产区的襄城县、许昌县(现许昌市建安区)调查研究,一边总结烟农的生产经验,研究烟叶生长发育规律及其栽培技术,一边组织教师制定烟草专业教学计划,自编教材,自制挂图和教具,建造烟草实验室。历经三年筹备,1975年10月河南农学院烟草专业在许昌地区首次招生30人,开创了我国高等院校烟草教育的先河。
曾任河南农业大学烟草学院院长的刘国顺教授,是韩锦峰教授培养的第一届烟草专业毕业生。刘国顺教授介绍说:“河南农业大学的烟草教育几经更迭,1989年1月,河南农业大学农学系烟草教研室升格为烟草系,正式设立烟草种植、烟草加工管理两个专业。前期的基础催生了专业的拓展,1994年增设烟草工程专业,2011年开办现代烟草农业专业,2021年申报成功烟草香精香料专业。”
1996年,国家烟草专卖局将河南农业大学确定为烟草行业在职大学生继续教育和研究生班培养基地。经过几十年的发展,毕业于河南农业大学烟草专业的本科生、硕士生、博士生和博士后已遍布全国。
烟草学科的奠基人
“韩老师既是教育家,又是农学家和烟草研究科学家,他一向重视学科建设,是学校作物学科带头人。”刘国顺教授说,烟草学科所在的作物学科1985年—2003年连续9年蝉联河南省A类学科,1998年作物学科被评为一级博士学位授权点,次年烟草学科被评为二级博士学位授权点,2007年作物学科被评为国家一级重点学科,是当时我省两个国家重点学科之一。
韩锦峰教授是河南省和国家重点学科作物栽培学与耕作学学术带头人,烟草是学科中一个重要方向。由于有这么个基础,2012年烟草学科成功申报河南省重点学科。如今,烟草学院组建了“烟草栽培生理生态、烟草育种与生物技术、烟草智慧农业与智能烘烤、烟草化学与调香工程、烟草加工工程与工艺等5个学术团队,大大拓展了河南农业大学烟草学科建设。
“韩锦峰教授曾组织和带领作物栽培学与耕作学学科全体成员,使该学科成为我省重点学科、国家重点学科,进而推动作物学科成为国家一级重点学科,实现了我省国家级重点学科零的突破。”刘国顺教授说。
1997年11月,国家烟草专卖局依托河南农业大学组建了国家烟草栽培生理生化研究基地,该研究基地2005年成功获批国家烟草专卖局烟草行业烟草栽培重点实验室,至此河南农业大学成为全国唯一一个具有两个烟草行业研究机构的高等院校。2008年,河南农业大学成立烟草学院,2009年11月,国家烟草专卖局与河南农业大学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共同支持烟草学院建设,从此河南农业大学烟草学科步入巅峰发展阶段。
严谨治学育才人
“我有幸在1985年考上韩老师招收的首届烟草学硕士研究生。韩老师的知识传授和科研指导,为我后来的工作与学习打下了坚实基础,使我受益终生。”《中国烟草学报》编委委员、高级农艺师郑宪滨说。
从教生涯中,韩锦峰教授先后培养硕士生25人、博士生18人。郑宪滨、齐群钢是他培养出的我国烟草学第一届硕士研究生,他还培养出了我国第一个烟草学博士生史宏志。郑宪滨的论文曾在第九届国际烟草科学大会上交流并获得大会奖学金,韩锦峰教授培养的另一名博士生汪静,2003年获得全国百篇优秀博士学位论文提名奖。
在韩锦峰教授培养的学生中不少人成长为各单位的骨干,如段舜山是暨南大学国家重点学科水生生物学科带头人,李潮海是河南农业大学国家一级重点学科作物学科带头人,刘国顺曾任河南农业大学烟草学院院长、是烟草行业烟草栽培与调制方向学科带头人……
在采访中,记者听到最多的评价就是:“韩老师严谨负责,从备课、写教案到课堂板书,从理论解读到实验指导,都一丝不苟。讲课尤其出彩,不但语言精练、重点突出,还深入浅出、妙语迭出……”
“韩锦峰教授修改论文一向字斟句酌,连一个标点符号都不放过,尤其是观点和结论,一定要找到根据和事实。”国家小麦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原书记、河南农业大学宋家永教授说。
在韩锦峰教授一丝不苟、精益求精的治学思想引导下,烟草学院没有出现过学术造假、剽窃成果等现象,确保了师德、学风的不断提升。
硕果累累的创新人
韩锦峰教授注重教学、科研、生产三结合。20世纪70年代末,为解决我省烟叶质量严重下降问题,由他牵头组成“河南省烟草优质稳产低成本(高效益)研究”协作组,组织全省科技攻关,经过上百次试验,建立了一整套优质烟栽培技术(从整地育苗到烘烤烟叶),恢复了河南烟叶的质量和信誉。
他曾主持多项国家和省部级科研项目,在烟草营养、烟叶成熟与调制、烟草生物工程等多个领域的研究成果填补了国内空白,有些还达到国际先进水平。他研制出国内第一个烟草腋芽抑制剂,培育了国内第一个转双基因高抗虫烟草品种。20世纪90年代,他率先在全国开展香气品质改进研究,从理论上证明了烟叶香气成分与生态条件和栽培技术的关系,从而总结出了提升烟叶香气的整套技术。
韩锦峰教授发表研究论文、专题综述及考察报告等260余篇。作主编或副主编,出版专著和高校教材13部、译著3部。编写了我国第一本高等农林专科用《植物生理学》和《植物生理生化》教材,主持编写烟草系列面向21世纪课程教材10部和科普读物农作物生理知识丛书,编写的《烟草栽培生理》连续3次出版……
“韩老师是一位注重创新的学者,不论在烟草科学理论研究还是技术创新方面,都紧跟国际步伐。他总能精准聚焦烟草科学的关键领域,尤其是那些对烟草产业的生存和发展至关重要的问题。”河南农业大学教授、《中国烟草学报》副主编史宏志说。
人物简介
韩锦峰,1933年12月出生于河南太康。博士,河南农业大学教授、博导,中国农业大学等多所高校兼职博导。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河南省重点学科和国家二级重点学科作物栽培学与耕作学科、国家一级重点学科作物学科学术带头人。曾留学苏联,获得博士学位。先后担任河南农学院农学系植物生理教研室主任、河南农学院副院长,河南农业大学副校长等。主持多项国家和省部级科研项目,并获得多项省部级科技进步奖和国家星火奖。1975年组织创办我国第一个烟草专业,带领河南农业大学在国内首先形成烟草本科生、烟草硕士生和博士生的一体化人才培养体系,培养出一批在烟草行业有突出成就的专家和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