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中心 > 正文

镇平县:一片绿叶“烤”出好日子

时间:2025-07-15 来源:河南日报农村版 阅读次数:

    微风吹过,镇平县曲屯镇的田野里飘来阵阵焦香,那是烤烟房里的热浪裹着新采的烟叶蒸腾起的丰收的味道。3000亩烟田连成片,墨绿色的叶片在风里翻涌,远处的密集烤房鳞次栉比,银白色的光伏板在房顶闪着光。从去年的2300亩发展到如今的全县第二大种烟乡镇,这片土地上的烟叶故事,正书写出从“种得好”到“卖得好”再到“日子好”的新章节。

  “以前烤一炕烟,守着煤炉整夜不敢合眼,因为稍一大意就前功尽弃。”职业烟农李大叔蹲在烤房外,看着显示屏上跳动的数字笑开了花,说,“现在不一样了,省农科院的专利技术配上电烤炉,电脑定温,一炕烟能省35%的成本。烤出的烟叶金黄金黄的,等级合格率飙到92%,一亩地稳稳落袋3500元!”这背后,是“支部领办合作社+职业烟农”模式在发力:合作社统一育苗、技术指导,并负责收购,党员干部跑田间、盯烤房,把标准化从育苗棚一路铺到了烟叶收购站。

  烤房季的忙碌,不只属于烟农。产业火了,就业岗位也跟着增多。烤烟季一到,周边村的留守妇女、老人就往烤房前汇集,编杆、装炉,手脚麻利的一天能挣150多元。“在家门口干活,不耽误接孙子,一个月能挣几千元!”正在翻晾烟叶的王婶擦了擦汗说道,眼角的皱纹里全是笑意。据统计,仅烤烟一项就带动全镇300多名村民实现家门口就业。更让人舒心的是,电烤房取代了煤烤房,烟囱里没了黑烟,空气里只剩下烟叶香,电脑控温让每片烟叶都烤得匀称,既护了青山,又提了品质。

  田垄上的算盘,打得不止一季。烟秆拔起,合作社就组织大家在空地播种蔬菜等短期经济作物。“烟叶歇了,土地不歇,不仅多收一季菜,有几千元进账,而且改善土质。”李大叔说,“每到那个时候,镇里的农技员都会拿着测土仪蹲在地头,指导烟农耕作。”如今,这片土地上,春育苗、夏长叶、秋烘烤、冬种菜,群众四季都有活干、全年都有盼头。

  大田烟叶变成真金白银,村集体账户鼓了,安路灯、建广场的钱有了着落;烟农的口袋鼓了,盖了新房,给孩子添了新书包。在曲屯镇,烟叶种植铺就了一条“绿富美”的振兴路。(贾小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