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头引领打造合成生物产业新高地 2025南阳合成生物产业大会召开
本报讯(三农全媒体中心记者曹国宏 曹怡然 见习记者高磊)7月12日,在2025南阳合成生物产业大会开幕式上,中原合成生物产学研创新联盟正式成立,南阳市发布了《生物制造先导区行动计划》1.0版,大力推动合成生物产业发展,全力打造千亿级合成生物产业集群。
产业大会上,来自中国科学院、清华大学、浙江大学、中国科学院天津工业生物技术研究所、牧原实验室等相关高校和科研机构的专家学者们,围绕合成生物产业发展方向、前沿科研成果转化等深入探讨交流,为南阳构建“实验室+研究院+孵化器+中试基地+产业基金+产业园区+人才培养”的全链条科研转化体系建言献策。
南阳作为河南省五大“生物经济基地”之一,紧扣省委、省政府赋予的制造业创新发展新高地战略定位,抢滩布局合成生物产业,在项目落地、资金扶持、人才引进等方面,出台了一系列含金量高、吸引力强的政策红利。建成牧原实验室、西湖牧原合成生物研究院等一批省级以上创新平台,集聚以牧原集团为代表的产业链上下游企业超500家。随着牧元安粮、千牧制药等标志性项目落地投产,产业规模将达到近400亿元,已经初步构建起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高校院所协同、产学研用融合的技术创新体系。
南阳市委书记王智慧表示:“南阳将立足资源禀赋与产业基础,聚焦饲料氨基酸替代、生物医药、生物基材料、生物肥料等核心领域,以合成生物学为关键技术突破驱动全产业链升级,推动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协同创新、融合发展,以政策赋能开辟未来发展‘新蓝海’,以链群培育打造产业裂变‘新高地’。”
目前,南阳市依托牧原实验室等高能级研发平台,在合成生物领域储备了一大批核心技术,取得了一系列标志性成果;依托牧元安粮、金碧生物等头部企业,在生物基材料、功能性食品、生物质能源等领域实现产业化应用、规模化发展;以热电联产、蒸汽管网及公铁联运物流体系为核心,构建起全方位、多层次的产业配套服务体系。
据悉,牧原集团首个合成生物示范项目——牧元安粮年产3万吨异亮氨酸项目已经投产,依托豆粕减量替代需求,推动氨基酸生物合成技术产业化。在遇到豆粕原料极端缺乏的情况下,可以带动上百万吨氨基酸应用,减少2000万吨大豆的消耗。
“集团将围绕生物科技+农业,聚焦未来食品、生物基材料、医药健康等,与南阳市委市政府、西湖大学共同打造千亿级合成生物产业集群。”牧原集团董事长秦英林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