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中心 > 正文

学用“千万工程” 打造山区样板 西峡入选全国第一批学用“千万工程”经验典型案例

时间:2025-05-27 来源:河南日报农村版 阅读次数:

    本报讯(三农全媒体中心记者曹国宏 通讯员刘剑飞)5月25日晚,华灯初上,西峡县重阳镇奎岭村文化广场上,忙碌了一天的村民正踏着音乐节奏,翩翩起舞,欢声笑语回荡在夜空。这幸福的画面得益于西峡县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的创新实践。

  5月20日,在农业农村部公布的第一批48个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典型案例中,西峡县名列其中,为河南省唯一入选案例。

  近年来,西峡县深刻把握“千万工程”所蕴含的发展理念、工作方法和推进机制,围绕“民富县强幸福西峡”工作主线,坚持一体化设计布局、产业化联动发展、系统化协调推进,突出片区理念,找准发展路径,整合片区资源,做强特色产业,深化片区联动,建设幸福家园。西峡县依托“菌果药旅”产业优势,聚业成链、聚链成势,综合产业发展、基础设施等因素,规划设计“1+4”产业发展五大示范片区,其中,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先导区成为河南省“创制型先导区”,走出了一条“片区联动、组团发展、城乡融合、共同富裕”的发展之路。该县先后成功创建全国乡村特色产业产值超十亿元镇2个、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镇5个、全国文明村镇5个、全国特色景观旅游名镇2个。西峡县乡村产业振兴和农村人居环境改善获得国务院督查激励。2024年,全县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25944元。西峡县的系列创新探索为同等条件中西部山区县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推进乡村全面振兴提供了可复制推广的经验模式。

  西峡县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的经验做法和显著成效,引起本报高度关注。2024年以来,本报牵头组织骨干记者、省内社科专家和“三农”学者,多次深入西峡县采访调研,通过实地考察、座谈交流,挖掘典型案例,先后推出了《绿水青山涵养气象万千——西峡县推进“千万工程”的探索与实践》《诗酒年华 美鄀西峡》《绿水青山入画屏》等系列深度报道,全面深入展现西峡县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的做法和成效,深入剖析西峡成功经验背后的逻辑和内涵,以及机制创新和制度保障,引起社会广泛关注。

  2024年10月12日,全省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山区片区)现场会在西峡县召开,西峡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的特色做法迅速在全省和全国引起关注,成为山区片区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的标杆和样板。本报趁热打铁,深度谋划,联合河南省委党校、河南省社科院组成课题组,在深入实地调研采访、全面总结提炼的基础上,形成了西峡县践行“千万工程”经验智库报告。报告从西峡践行“千万工程”的主要成效、主要做法和启示与思考三个方面,全面深刻总结西峡县的实践模式,并于2024年11月10日,在郑州组织举行了西峡县践行“千万工程”经验智库报告发布会,来自中央党校、中国社会科学院、农业农村部、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的专家学者在发布会上深入解读“千万工程”的西峡实践,进一步提炼总结西峡县学用“千万工程”经验的创新思路和成功路径,对全省乃至全国片区化全要素统筹推进乡村全面振兴,提供了有益经验和启示。

  此次西峡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入选全国典型案例,是本报和西峡县共同探索、总结、推广的成果,也是媒体与地方合作推动乡村振兴的典范,彰显了媒体深度参与经济发展和社会治理的创新实践,为其他地区提供了宝贵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