适期收获 颗粒归仓 ——访河南农业大学教授、小麦专家郭天财
□本报三农全媒体中心记者 王侠
小满节气过后,是我省部分地区小麦产量形成的最后冲刺期,怎样提前做好田间管理,预防极端天气对小麦生产的影响?在麦子收获期,小麦几分熟收割才能确保最高产量?怎样合理安排好小麦收割时间、收获机械,保障颗粒归仓?5月20日,记者就这些问题采访了被农民亲切地称为“郭小麦”的河南农业大学教授、农业农村部小麦专家指导组和防灾减灾专家指导组顾问郭天财。
记者:根据省气象局预测,预计小麦成熟收获期间,我省降水较常年略偏多,可能导致农田旱涝急转,应采取哪些措施提前预防和应对各种极端天气对小麦生产的影响?
郭天财:农谚:“小满不满,麦有一险。”意思是说冬小麦生长到小满节气之时,距最后成熟收获这段时间里,很有可能遭遇干热风、大风、连阴雨和冰雹等极端不利天气的风险,如果此期间小麦遭遇这些灾害性天气,会影响小麦籽粒灌浆,进而影响小麦的产量和品质。
需要特别提醒的是,由于3月份以来,我国冬小麦主产区降雨异常偏少,加之高温、大风天气叠加,部分麦田旱情严重,近期降水增多,很有可能发生旱涝急转灾害性天气,对正处于灌浆盛期的小麦和小麦收获带来不利影响。
对于预报有连阴雨天气的地区,可对已成熟小麦及时进行抢收、烘干晾晒等,预防小麦发芽霉变。对遭遇大风倒伏的还未成熟的小麦,不能人工扶起,可叶面喷施杀虫剂、杀菌剂和植物生长调节剂等,促其尽快恢复生长;对于倒伏成熟的小麦,机收要逆倒伏方向进行收割,一定要降低割台高度和行进速度,力争把灾害天气对小麦造成的减产损失降到最低。
记者:进入小麦收获期,小麦几分熟收割才能确保最高产量?怎样从小麦植株外部特征,准确判断小麦进入收获期?
郭天财:农谚:“九成熟,十成收;十成熟,一成丢。”这是代代农民对农作物最佳收获期传统认知的智慧凝练和经验总结。小麦籽粒成熟过程可分为乳熟期、蜡熟期和完熟期三个阶段。所谓“九成熟,十成收”,是指小麦籽粒达到蜡熟末期(九成熟)收割产量最高,此时籽粒干物质积累达到峰值。
从植株形态看:蜡熟末期小麦叶片由绿转黄,植株全部呈黄色,茎秆保持一定弹性,仅上部叶片的叶鞘仍略带绿色,全株表现为黄、绿、黄的三段颜色分布。
从远处观察麦田:蜡熟末期小麦麦株上下部分皆为黄色,中间有一条绿色的色带,呈现出“上下黄、中间绿”的明显特征。
麦子籽粒特征:用指甲掐压小麦籽粒表面无明显痕迹且呈蜡质状,小麦籽粒变硬,粒色和形状接近品种固有特征,表明小麦已进入最佳收获期。此期收获的小麦质量最好、损失最小、产量最高。
完熟期小麦茎秆干枯,籽粒硬且小。若等小麦籽粒进入完熟期的“十成熟”再进行收获,不仅会因茎秆易折断掉头、落粒等造成减产损失,还会因部分养分回流导致粒重和产量降低,并增加了遭遇“烂场雨”、冰雹等灾害性天气的风险。
记者:怎样把握生产节奏,合理安排好小麦收割时间、收获机械,做到适时收打和晾晒,确保颗粒归仓?
郭天财:今年自3月4日以来,我省一些地区基本无有效降雨,加之持续高温、大风天气影响,导致无水浇条件的丘陵旱地麦田或浇水不及时的麦田成熟期提前。各地一定要依据小麦成熟期,科学确定适宜收获时期,努力做到成熟一块,收获一块,确保颗粒归仓。由于今年受旱麦田的小麦植株普遍较低,增加了机收难度,要特别注意机收减损。
小满节气之后若再遇降雨,各类麦田将集中成熟收获,更增加了组织调度收获机具的难度。如果今年小麦生育后期发生连阴雨天气,不仅机收难度增加,而且会因烘干晾晒设备和场所不足,导致发芽霉变的风险增大,各地须提前做好收获机械和晾晒场所的准备工作。
农谚:“麦熟一晌。”“五黄六月,龙口夺食。”说明小麦成熟和适期收获时间短,遭遇自然灾害风险大。我们一定要立足抗灾夺丰收,决战最后半个多月时间,科学有序组织抢收,确保颗粒归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