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南阳市小麦条锈病、赤霉病监测防控预案
各县(市、区)农业农村局,城乡一体化示范区、高新区、官庄工区社会事业局(农办),职教园区乡村振兴局:
小麦条锈病和赤霉病作为我国一类农作物重大病虫害,对小麦生产安全和质量安全构成严重威胁。南阳地处南北气候过渡带,是小麦条锈病和赤霉病的常发、重发区域,其中条锈病更易早发。为实现有效监测与防控,最大程度降低损失,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特制定本预案。
一、2025年我市小麦条锈病、赤霉病流行风险分析
依据全国植保体系和省植保站专家会商分析,预测2025年小麦条锈病在南阳市呈偏重流行趋势;小麦赤霉病在南阳市偏重以上流行风险高。
小麦条锈病:小麦条锈病具有蔓延速度快、成灾频率高、大区域流行的特点,重发地块可造成产量损失30%以上,甚至绝收。南阳市独特的地理位置使其成为小麦条锈病重要的冬繁区和春季流行区,冬前(秋苗期)能侵染繁殖2~3次,春季可侵染繁殖3~4次。这里是小麦条锈病从长江流域向黄淮海等主产麦区扩散的重要关口,不仅是河南省防控条锈病的“南大门”,更是全国阻击小麦条锈病的核心战场。
小麦赤霉病:小麦赤霉病是典型的气候型病害,具有扬花期侵染、灌浆期显症、成熟期成灾的特点。小麦抽穗扬花期一旦遭遇阴雨天气,病害极易暴发流行,导致减产与品质下降,其产生的真菌毒素(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还会对人畜健康造成威胁,引发中毒现象。南阳市玉米、水稻种植面积较大,秸秆还田致使田间菌源充足,加上小麦品种多中感或高感赤霉病,只要抽穗扬花期降雨,赤霉病就可能偏重发生。南阳市作为赤霉病的常发区和重发区,2010年、2012年、2016年、2018年、2021年多次出现偏重发生情况,2024年部分地区也呈现出偏重发生。
二、防控工作的指导思想、防控策略及目标要求
(一)指导思想:全面贯彻《农作物病虫害防治条例》《粮食安全保障法》《生物安全法》《农产品质量安全法》,积极落实国务院《“十四五”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规划》、农业农村部《“两增两减”虫口夺粮促丰收行动方案》等文件精神,坚持“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方针,聚焦重大病虫、重点区域以及关键环节,高质量推进“一喷三防”补助资金和重大病虫防治资金项目实施全力防范条锈病、赤霉病大面积暴发成灾,切实保障小麦稳产增产、提质增效。
(二)防治策略
小麦条锈病:严格推行“带药侦查,打点保面”的防治策略,将病害控制在点片、初发阶段,坚决阻止其向中、北部麦区扩散蔓延。
小麦赤霉病:科学分析研判,提前做好充分准备,主动开展防治工作。在小麦齐穗至扬花初期全面喷药保护,精准选择药剂、牢牢抓住时机、足量使用药液,全力确保预防效果。若抽穗扬花期出现连续阴雨或大雾天气且气温较高的情况,在第一次用药后5~7天内必须进行第二次防治。
(三)目标要求:小麦“两病”监测预警及时且准确到位,条锈病应急处置率达到100%,赤霉病高风险区预防控制率达到100%,总体防控效果85%以上、总体危害损失率控制在5%以下,赤霉病病粒率控制在3%以内。
三、主要工作措施
(一)强化责任落实:遵循“属地管理、分级负责、县抓落实”的基本原则和“政府主导、部门实施、社会参与”的工作机制,统筹协调本地人力、财力、物力资源,广泛组织动员各部门、乡镇、农村以及社会力量积极参与防控工作,切实扛起粮食安全的重大责任。
(二)加大资金投入:省财政已下达南阳市中央财政粮油生产保障资金5419万元,全部用于小麦赤霉病、条锈病统防统治社会化服务工作。县(市、区)财政每年需安排不低于10元/亩的小麦重大病虫害防治经费,并纳入财政预算,为监测防控措施的有效落实提供坚实的资金保障。
(三)准确监测预警:各级植保机构要进一步加强对小麦条锈病、赤霉病等重大病虫害的监测预警工作,及时、全面掌握病虫害发生动态。针对小麦条锈病,要立足早发现,加密调查和普查频次,严密监控病情发展态势。对于小麦赤霉病,要密切关注春季天气变化,强化与气象、科研等部门的协作,增加分析会商频次,注重短期预报,不断提高监测预警准确性与时效性。
(四)实施科学防控:南阳市政府计划出台《南阳市小麦重大病虫害防控科学用药管理办法》,以此规范农药使用,保障小麦质量与农业生态安全。在小麦条锈病防控方面,严格落实“准确监测,带药侦查,发现一点,控制一片,发现一片,防治全田”的防控策略,及时控制发病中心。对于小麦赤霉病,要紧紧把握4月上、中旬小麦抽穗扬花的关键时期,见花打药,主动预防,若施药后3—6小时内遇雨,应及时进行补治,确保防治效果。
(五)推进统防统治:通过政府购买服务、补贴以及支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等多种方式,积极组织专业化服务组织、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种粮大户等开展统防统治,确保统防统治全覆盖。
(六)强化宣传指导:各级农业农村部门要通过多种形式,大力加强防控工作宣传力度,组织农业技术人员深入田间地头,开展实地技术指导,确保防控技术落到实处。各级领导干部也要深入基层,靠前指挥,坚决打赢小麦重大病虫防控这场硬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