韭菜生产技术规范
韭菜别名扁菜、根韭、白鼓菜、长生韭、长生草,属百合科 葱属二年生或多年生草本植物,以肥嫩的叶和花薹作蔬菜食用。韭菜性喜冷凉,耐寒也耐热,种子发芽适温为12℃以上,生长适宜温度15℃到25℃ ,地下部能耐较低温度。喜中等光照强度,耐阴性强。对土壤质地适应性强,适宜pH 值为5.5~6.5 。需肥量大,耐肥能力强。
一、栽培措施
韭菜生产分露地栽培和设施栽培,设施栽培可采取中小拱棚、大拱棚、日光温室等形式。
(一)茬口安排
露地栽培春季一般收2~3茬、秋季收1~2茬,冬春设施栽培收3茬。一般采用育苗移栽,早春栽培也可开沟直播。
(二)品种选择
选用抗病、耐寒、分蘖力强和品质好的品种,如791、韭宝、平丰8号等。
(三)整地做畦
播种前结合翻耕,每亩施入腐熟圈肥5000kg、氮磷钾(15-15-15)复合肥10kg左右,细耙后平整做畦。畦向、畦宽因栽培方式而定。
(四)播种育苗
1.种子处理。采取催芽播种,播前将种子放入55℃温水中,不断搅拌,水温降至25~30℃后,清除浮在水面的瘪籽,浸泡12h,捞出后用湿布覆盖,放在15~20℃的地方催芽,经2~3天,80%的种子“露白 ”即可播种。
2.苗床准备。床土宜选用砂质土壤。冬前翻耕,播种前浅耕,每亩施入腐熟圈肥3000kg、氮磷钾(15-15-15)复合肥10kg,细耙后做畦。一般畦宽1.5米,畦长因需而定。
3.播种。可采用干播法或湿播法。干播法按10~12cm的行距,开1.5~2.0cm深的浅沟,将干种撒于沟内,平整畦面覆盖种子,镇压后灌水。湿播法畦面搂平浇足底水,水渗后播种,先覆一层 0.5cm 厚细土,将催好芽的种子均匀撒入畦内,上盖1.5~2cm厚的细土。
4.用种量。每亩苗床用种4kg~5kg,可供3亩大田定植用;直播韭菜每亩用种量2.5kg。
5.苗期管理。播种后,每亩用50%辛硫磷乳油150g~200g对水喷雾,均匀喷于地表覆膜。苗床上扣40目防虫网。70%幼苗顶土时撤除地膜。幼苗出土前保持土壤湿润。幼苗出齐后,浇水要轻浇勤浇,结合浇水,追施尿素1次,每亩每次5kg。苗高15cm后,控制浇水,以防倒苗。
(五)定植
苗高20cm,有5~6片叶时即可定植。定植前2~3天苗床浇透水,以利起苗。秧苗剪去过长须根和叶片,在50%辛硫磷乳油1000倍液中蘸根后定植。畦栽韭菜,行距18cm~20cm,穴距10cm~15cm,每穴10~15株。开沟定植,沟深10cm左右,覆土后浇水。
(六)田间管理
1.当年管理。定植后及时浇水,3~4天后再浇1次水,然后浅耕蹲苗,新叶发出后,浇缓苗水,之后中耕松土,保持土壤见干见湿。高温多雨季节注意排水防涝。8月下旬后,每5~7天浇一次水,结合追施尿素2~3次,每亩每次5kg左右。露地栽培10月上旬以后减少浇水量。土地封冻前浇水。
2.次年管理。露地栽培:春季要及时清理地面枯叶杂草。韭菜萌芽时,结合中耕松土,把行间的细土培于株间。返青时,结合浇返青水,每亩追施尿素5kg。每次收割2~3天后,结合浇,每亩追施氮磷钾(15-15-15)复合肥10 kg。浇水后及时中耕松土,收割期保持土壤见干见湿。夏季要减少浇水,及时除草,雨后排水防涝。为防韭菜倒伏,应搭架扶叶,并清除地面黄叶。及时摘除韭薹减少养分消耗。8月中旬开始,每5~7天浇1次水,每次收割2~3天或新萌芽5~6cm后,结合浇水,每亩追施氮磷钾(15-15-15)复合肥10kg。10月中旬以后减少浇水量。土地封冻前浇冻水。
设施栽培:11月下旬后,韭菜进入休眠期,清除枯叶,浅耕,浇透水,然后扣棚。扣棚初期和每次收割后,白天温度保持在24~28℃ , 夜间8~12℃ 。第一茬韭菜生长期正值严冬,应加强防寒保温,适时揭盖草苫,阴雪天及时清除积雪,白天温度保持在20~25℃ , 夜间8~12℃。扣棚初期不放风,中后期当棚温达到30℃时,及时放风。2月下旬开始大放风,夜间逐步撤去草苫,3月下旬视气温情况撤去薄膜。每次收割2~3天或新萌芽5cm~6cm 后,结合浇水,每亩追施氮磷钾(15-15-15)复合肥10kg。收割期保持土壤见干见湿。设施韭菜收割三刀后的管理同露地栽培。
二、病虫害防治
(一)主要病虫害
灰霉病、疫病、韭蛆、斑潜蝇等。
(二)农业防治
防止大水漫灌,雨季及时排涝,减轻疫病发生;每次收割2~3天后,每亩顺水冲施沼液2000 kg,或在韭菜根部撒草木灰300kg,对预防韭蛆有一定效果。
(三)物理防治
1.粘虫板诱杀。在韭菜棚内每20平方米悬挂一块20cm×30cm的粘虫板,诱杀韭蛆成虫。
2.设置防虫网。露地栽培和设施栽培均可设置40目防虫网, 防止韭蛆成虫、斑潜蝇侵入危害。
3.生态防治。“日晒高温覆膜法 ”防治韭蛆,在地面铺上透明保温的无滴膜,让阳光直射到膜上,提高膜下土壤温度,当韭蛆幼虫所在的土壤温度超过40℃ ,且持续3小时以上,则可将其彻底杀死。露地韭菜可在4月底至9月中旬,选择太阳光线强 烈的天气覆膜。最好选择透光性好,膜上不起雾,厚度为0.10mm~0.12 mm的浅蓝色无滴膜。覆膜后四周用土壤压盖严实。膜的面积一定要大于田块面积,膜四周尽量超出田块边缘50cm左右。待膜内土壤5cm 深处温度持续40℃以上且超过4小时,韭蛆的卵、幼虫、蛹和成虫均可全部死亡。若覆膜后突然遇到阴天或土壤温度不足以将韭蛆杀死,可以延长覆膜时间,直到土壤温度提升至40℃以上将韭蛆杀死后再揭膜。揭膜后,待土壤温度 降低后及时浇水缓苗,生长过程中保持土壤湿润。
(四)化学防治
1.农药防治原则。严禁使用剧毒、高毒、高残留农药和国家 规定在蔬菜生产上禁止使用的农药。交替使用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并严格按照农药安全使用间隔期用药。
2.灰霉病。发病初期,可用50%异菌脲可湿性粉剂1000 倍液,或50%腐霉利可湿性粉剂1000 倍液,喷雾防治。
3.疫病。发病初期,可用 58%甲霜灵锰锌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64%恶霜灵+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600倍液,喷雾防治。
4.韭蛆。防治幼虫,可在韭蛆发生盛期前5天左右进行施药,用50%辛硫磷乳油1500倍液灌根;优先采用日晒高温覆膜法进行防治。
5.斑潜蝇。可用50%吡蚜酮水分散粒剂2500~3000倍液,或25%噻虫嗪水分散粒剂2500~3000 倍液。
三、采收
韭菜植株长至25cm~30cm时收割,宜在晴天早晨进行。收割时留茬2cm~3cm。
参考标准:1.《露地韭菜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规程》(DB41/T 2636-2024)
2.《设施韭菜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规范》(DB41/T 1043-2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