芹菜生产技术规范
芹菜,属伞形科植物。性喜冷凉、湿润气候,属半耐寒性蔬 菜;不耐高温,可耐短期零度以下低温。种子发芽最低温度为4℃ ,最适温度15~20℃ ,15℃以下发芽延迟,30℃以上几乎不发芽,幼苗能耐-5~-7℃低温,属绿体春化型植物,3~4 片叶幼苗在2~10℃的温度条件下,经过10~30 天通过春化阶段。
一、栽培措施
(一)茬口安排
1.春芹菜。设施栽培,一般11月上旬~ 2月下旬播种育苗,适龄期定植,4月下旬~ 6月下旬采收。露地栽培,一般3月上旬至4月上旬播种,7 ~ 8月采收。
2.夏芹菜。4月中下旬~ 6月播种, 8 ~ 9月采收。
3.秋芹菜。7月上旬播种,10~11月采收。
4.越冬芹菜。8月上旬~ 9月上旬播种育苗,12月~次年3月采收。
(二)品种选择
春季选择冬性强,不易抽薹,耐寒品种;夏季选择耐热、抗病、生长快的品种;秋冬季选择耐寒、产量高、品质好、耐储运的品种。
(三)育苗
1.育苗设施。冬季一般在日光温室育苗,或在塑料大棚内架设小拱棚、盖两层膜、保温被等措施保温育苗。夏秋季可用露地育苗或遮荫棚育苗。也可采用基质穴盘育苗。
2.苗床制作。每立方米土中施入充分腐熟厩肥 20 kg~25kg,氮磷钾复合肥(15-15-15)1 kg。耕翻细耙,做成宽1~1.5米的育苗畦。
3.浸种催芽。将种子放入凉水中浸种24小时,其间搓洗2 ~ 3次。将种子取出后用清水洗净,用透气纱布包好,湿毛巾覆盖,在15~20℃条件下催芽。催芽期间,每天翻动种子一次,每两天用清水淘洗1次,一般1周左右,有50%种子“露白”时即可播种。
4.播种。播前育苗畦内先浇足底水,待水下渗后,将催好芽的种子掺少量细土,均匀撒播于育苗畦内。本芹每亩用种量150~ 200克,西芹每亩用种量20~25克。播后覆土0.5cm~1cm。
5.苗期管理。出苗前,苗床气温白天保持20~25℃ ,夜间10~15℃。冬春季育苗,要注意加盖地膜和草苫保温。夏秋季育苗,应采用遮阳网覆盖,遮荫降温。齐苗后,白天保持18~22℃ , 夜间不低于8℃。在整个育苗期间,要注意浇小水,保持土壤湿润。当幼苗第一片真叶展开后,进行初次间苗,苗距1 cm~1.5 cm。以后再进行1 ~ 2次间苗,苗距2cm~3cm为宜。后期可根据植株长势,随水每亩追施尿素5kg~10kg。
(四)施肥
定植前1周,浇水造墒。每亩施用腐熟农家肥4 ~ 5立方米,氮磷钾复合肥15-15-15)25kg~30 kg,硼砂0.5kg~1kg;或磷酸二铵20kg,硫酸钾10kg。深翻耙细,整平做畦,畦宽1.2~1.5米。
(五)定植
1.定植密度。当苗龄达到50~60 天,真叶4~5片,株高12cm~15cm时即可定植。秋季栽培,本芹每亩定植25000~ 35000株为宜,秋冬和夏季栽培,每亩定植35000~45000 株为宜。西芹一般每亩定植10000~20000株。高温季节定植宜在15时后进行。定植前苗畦浇大水,以利起苗,栽培深度应与苗床上的入土深度相同,露出心叶,栽后浇水。
2.定植方法。在畦内按苗距5cm左右挖穴,栽苗后覆土。
(六)田间管理
1.春芹菜。设施栽培:定植后,通过放风和加盖保温设施来调节棚内温度和湿度,定植初期白天棚内温度保持20~25℃ ,夜间10~15℃ 。缓苗后,白天保持18~22℃ , 夜间8℃以上。生长前期,适当少浇水,以免降低地温。结合浇水,每次每亩追施尿素5 ~ 8kg收获前7天停止追肥。
露地栽培:早春露地栽培,当外界气温10℃以上,地温稳定在5℃以上时定植。定植初期正是温度较低及土壤干旱季节,要注意适量浇水,加强中耕保墒,提高地温,促进缓苗。随外界气温升高,加强肥水管理。植株快封垄时,每5 ~ 6天浇水一次,保持畦面湿润。结合浇水,每次每亩追施尿素 5 kg~ 8kg,收获前7天停止追肥。
2.夏芹菜。夏季栽培一般采用直播方式露地栽培。播种前施足基肥 ,每亩施用腐熟的圈肥4 ~ 5 立方米 、氮磷钾复合肥 (15-15-15)25 kg~30 kg、硼砂0.5 kg~1 kg;或磷酸二铵 20kg,硫酸钾10 kg等。深翻、整平,做成宽1.2~1.5米畦。 播后浇透水,并及时加盖遮阳网。生长期间要保持畦面湿润,每2 ~ 3天浇小水一次,出苗后及时间苗,最终使苗距达6cm~10cm。下雨后要及时排水防涝。追肥以少量多次为原则,每7 ~10天追肥一次,每亩追施尿素5kg,收获前7天停止追肥。
3.秋芹菜。露地栽培:定植后10~15天为缓苗期,为保持土壤湿润,降低地温,每隔2 ~ 3天浇水1次。缓苗后及时中耕蹲苗,促进根系发育。芹菜进入旺盛生长期要保持肥水充足。每3 ~ 5天浇水1次 ,10~ 15天追肥一次 ,每次每亩追施尿素10kg。收获前1周内停止追肥。
秋延后栽培:一般为7月下旬至8月上旬播种育苗, 9月中下旬定植于设施内。定植后到扣棚之前,管理上主要以追肥浇水、中耕及除草为主。缓苗前每2 ~ 3 天浇水 1 次,缓苗后,适当控制浇水进行蹲苗。定植2 ~ 3 周后,每次每亩追施尿素10kg~15kg。 当芹菜进入旺盛生长期,每亩追施腐熟饼肥或腐熟有机肥100kg~200kg。此时追施化肥要采取少施勤施原则,每10~15 天追肥1次,每次每亩追施尿素10kg。进入10月下旬后,随外界气温降低,及时盖膜扣棚,使棚内温度白天保持15~20℃ , 夜间8 ~10℃ 。白天温度高于20℃要及时放风,夜间低于8℃ , 加盖草苫保温。
4.越冬芹菜。越冬芹菜一般9月下旬至10 下旬播种育苗,秋末定植在设施内,春节前后上市。冬季栽培关键是温度管理,盖膜初期,外界温度较高,应加强放风降温。生长期间,设施内 白天温度保持在15~20℃ , 最高不超过25℃ , 夜间保持在6℃以上。在寒冷冬季来临前,可追施2~3次速效肥,每次每亩施尿素10kg。冬季应加强保温,防止发生冻害。天气转暖后,逐渐加大浇水量,10~15天可追肥1次,每次每亩施尿素15kg。
二、病虫害防治
(一)防治原则
坚持“预防为主,综合防治 ”的植保方针,优先采用农业措 施、物理措施和生物防治措施,科学合理地利用化学防治技术。
(二)主要病虫害
灰霉病、叶枯病、斑枯病、疫病、蚜虫、斑潜蝇、白粉虱等。
(三)农业防治
选用抗病品种;培育适龄壮苗;通过放风、增加覆盖、强化保温等措施,控制各生育期温湿度,避免低温和高温伤害;增施充分腐熟的有机肥,减少化肥用量;及时清洁田园,降低病虫基数;及时摘除病叶、病株,集中销毁。
(四)物理防治
日光温室及大棚内通风口处增设40目防虫网;设施内设置 黄板诱杀白粉虱、蚜虫、美洲斑潜蝇等,每亩设30~40块。
(五)生物防治
可用 0.6%苦参碱水剂2000倍液,喷雾防治蚜虫。
(六)化学防治
1.防治原则。注意各种药剂交替使用,每种药剂在生长期内只允许使用一次。严格控制各种农药安全间隔期。
2.灰霉病。可用28%多霉威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 50%异菌脲可湿性粉剂1000~1500倍液喷雾防治。
3.叶枯病。可用 53.8%氢氧化铜(可杀得)干悬浮剂 1000~ 1200倍液,或25%噻菌酮可湿性粉剂 500 倍液,喷雾防治。
4.斑枯病。可用70%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800倍液,或64%噁霜灵锰锌(杀毒矾)可湿性粉剂 500 倍液,或10%苯醚甲环唑水分散颗粒剂(世高)1500~2000 倍液,喷雾防治。
5.疫病。发病初期,可用18.7%的烯酰吡唑酯(凯特)水分散粒剂600~800倍液,喷雾防治。
6.蚜虫、美洲斑潜蝇。可用 50%吡蚜酮水分散粒剂 2500~ 3000 倍液,喷雾防治。
三、收获
当芹菜达到商品成熟时,适时收获。
参考标准: 1.《芹菜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规范》(DB41/T 961-2022)
2.《设施芹菜秋冬茬生产技术规程》(DB41/T 1626-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