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生产技术规范
姜属姜科,多年生草本植物,原产于印度东南部和南洋群岛 一带。我国姜各地均有栽培,主要产区在山东、安徽、广东、浙江、陕西、湖北等地。主要栽培模式是露地栽培。
一、栽培措施
姜田应选择地势较高、土层深厚、有机质丰富、保水保肥、松软透气、成微酸性的肥沃壤土地。
(一)播种时间
平均温度稳定达到16℃以上时进行播种,一般在4月20日前后。覆膜种植可提早到4上旬。
(二)品种选择
选用外表完整、外观肥大饱满、皮色光亮、无病虫害、无霉变腐烂的姜块进行播种。
(三)播前准备
1. 晒种。播种前一个月,将选好的姜种摊放在日光下晒1~2天,姜皮表面稍皱即可,傍晚把种姜用草垫覆盖或收回室内,以免冻伤。
2. 困姜。晾晒后剔除干瘪、质软等劣质种姜,堆放在室内并盖上草苫,堆放2~3天。
3.催芽。晒种后,用1:1:50的波尔多液浸种10分钟,晾晒1天待姜块表面水分晾干后,放入催芽室进行催芽,催芽温度20℃~25℃,相对湿度保持在70%~80%,经25~30天 ,待芽长至0.5cm~1cm即可播种。
4.掰姜种。种姜掰成大小50g~70g的小块,保留1~2个短壮芽,其余幼芽抹去。
5.灭菌。每50kg姜种用70%瑞毒霉锰锌可湿性粉剂50g喷施灭菌。
(四)整地施肥
在初冬将地深翻,结合整地亩施硫酸钾型三元复合肥(15:15:15)50kg、腐熟农家肥5000kg,生物有机肥120kg。
(五)播种育苗
播种前浇透底水。机械开沟,沟距46cm~70cm,沟宽10cm~20cm , 沟深20cm , 在沟内每商施用硫酸钾型三元复介(15-15-15)13kg,生物有机肥50kg、硫酸钾10kg.锌肥2kg,硼肥1kg,掺土拌匀。
1.种植密度
株距18cm~23cm,种植密度6500~8000株/亩。
2.放种覆土
姜芽朝一个方向平放在沟内或立放在沟内。覆土厚度4㎝~ 5㎝ 。
3.苗期管理
一是播后浇水的,出苗期间需再浇一水,保持地面湿润,如果是先浇水播种的,出苗期间不再浇水。二是到大地封冻前再浇1次封冻水。三是如遇温度过低,需要地面覆盖土杂粪或秸杆进行防寒保温。四是温度回升到13℃时,浇返青水, 同时追返青肥,以后控水,中耕,蹲苗10~15天,等到旺盛生长期,要进行2~3次追肥浇水。
春播苗在出苗期间注意保墒;3叶期间控制浇水、蹲苗,3叶期后再追肥浇水,促进秧苗迅速生长。
4.壮苗标准
苗高50cm上下,葱白长25cm 上下,叶身颜色浓绿,叶片保持5~6片,单株重40g以上。
(六)定植
5月下旬~6月上旬定植为宜。定植前深翻土地,按行距70cm~80cm开沟,沟深30cm~50cm,每亩施腐熟农家肥5m3 ~ 6m3过磷酸钙50kg,硫酸钾30kg,均匀施于沟底,土肥均匀。施肥后深翻 20cm~30cm,疏松沟内土壤,将肥料混匀,然后搂平。
(七)田间管理
1.遮阳。姜苗出齐时,用木桩或水泥柱挤或2m高的棚架。上面覆盖透光率30%~50%遮阳网。8 月下旬去除遮阳网,也可利用高杆植物遮阳。
2.除草。出苗后及时进行人工除草。
3.培土。姜苗2~3个分枝时培土,15天后再培土1次,培土高度达8cm~12cm。
4.浇水。 出苗 70%左右时浇水,保持土壤湿润。夏季浇水应在早上或晚上,避开中午高温时段,雨水较大及时排水,旺盛生长期,4~6天浇1次水。保持土壤湿度处于70%左右。
5.追肥。植株3分枝、5个分枝时,每亩冲施N-P-K含量15-5-15的硫酸钾型水溶肥7kg~10kg,植株长到6~8分枝时,每亩冲施高钾型(14-8-35)水溶肥5kg~8kg,每隔7~10天冲施1次,保持土壤湿润,同时对地上部分叶面追肥,每7~10天喷1次,连喷3~4次。
二、病虫害防治
(一)主要病虫害
主要病害有姜瘟病、细菌性叶枯病等。主要虫害有玉米螟、蓟马等。
(二)农业防治
选择综合抗逆性强的丰产良种、轮作换茬、合理施肥等;消除田间杂草,减少病源、虫源。
(三)物理防治
阳光晒种;安装防虫网;使用杀虫灯,悬挂黄、蓝色粘虫板诱杀白粉虱和蓟马,每亩宜悬挂粘虫板60个(黄蓝板各30个)。
(四)生物防治
使用植物源农药、农用抗生素、生物农药等防治病虫。
(五)化学防治
1.姜瘟病。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倍液进行种子处理,浸种20分钟;发病初期用20%噻森铜悬浮剂500倍液喷雾或灌根,安全期间隔7~10天,或46%氢氧化铜水分散粒剂1000倍液喷雾或灌根,安全期间隔7~10天。
2.茎基腐病。发病初期用70%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或0.2%高锰酸钾溶液喷淋,安全期间隔7~10 天。
3.细菌性叶斑病。发病初期用3%中生菌素可湿性粉剂800倍液或噻菌铜可湿性粉剂800倍液喷雾,安全期间隔7~10天。
4.叶枯病。发病初期用1 :1:100 波尔多液或 10%苯醚甲环唑可分散粒剂1500倍液喷雾,安全期间隔7~10天。
5.炭疽病。发病初期用70%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或10%苯醚甲环唑可湿性粉剂800倍液喷雾,安全期间隔10~15天。
6.玉米螟。幼虫三龄前用20%氧虫苯甲酰胺悬浮液100毫升/亩喷雾,安全期间隔10~15天,或虫酰胺20%悬浮剂 80毫升/亩喷雾,安全期间隔7~10天。
7.蓟马。姜苗2~3叶用10%毗虫啉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喷雾,安全期间隔7~10天,或2.5%溴氰菊酯可湿性粉剂1500倍 液喷雾安全期间隔10~15d。
8.地老虎。幼虫三龄前用2.5%溴氤菊酯可湿性粉剂1500倍液灌根,安全期间隔7~10天;成虫期用2.5%溴氰菊酯乳油30毫升/亩喷雾,安全期间隔7~10天。
9.斜纹夜蛾。幼虫三龄前用20%氧虫苯甲酰胺悬浮剂100毫升/亩或2.5%氯氟氰菊酯 2000倍液喷雾,安全期间隔10~15天, 或25%虫脲可湿性粉剂2000倍液喷雾,安全期间隔10~15天。
三、采收
姜不耐零度以下低温,应在霜降前采收完毕。采收前3~5天浇1次小水,整株刨出,抖掉泥土,摘掉须根,地上茎基部2cm处剪去志秆,姜块避免阳光直晒。
参考标准:1.《生姜生产技术规范》(GB/Z 26584-2011) 2.《姜》(NY/T 1193-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