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泥鳅养殖技术规范
泥鳅是我省主要水产养殖品种之一,养殖模式以稻田养殖和 池塘养殖为主,为使泥鳅养殖用药更少、生态环境更优、质量安 全更高,切实提高全省泥鳅养殖产业全面优化升级,特制定本技 术规范。请各地结合生产实际,做好技术指导工作。
一、环境要求
(一)场地选择
选择环境安静的地方兴建养殖场,要求水源充足,池底平坦, 通风向阳。
(二)水质
水源应选择远离工业污染和农业污染的地方,确保水质清 新、水量充足、无污染。
(三)养殖池
1.水泥池
水泥池面积以 50 m2 为宜,新修水泥池应浸泡清水2~3 个 月,水泥池底部铺有 15cm 的黏土,设进排水 口。排水口直径以 大于 15 cm 为宜,进排水口应用网片或尼龙筛绢围住。
2.土池
土池池塘面积以 3-5 亩为宜,池壁高 110 cm~150 cm 。土 质以中性、微酸性的粘质土壤为宜。土池四周用网 目 40 目的网 布围绕,网布整体高度以能固定于网布支撑物上为宜,底部埋入 池底 20 cm~30 cm,池塘进出水口应用网片或尼龙筛绢围住。
二、鳅苗培育
(一)池塘清整消毒
鳅苗下池前 10 d~15 d,进行清塘消毒。先将池水排干, 检查有无漏洞。然后用生石灰清塘,池水 10 cm 时,生石灰用量 200 mg/L~250 mg/L。当池水无法排干时,用 20 mg/L 的漂白粉 进行清塘。清塘 7 天后注入新水,注入的新水应过滤,进水口套 用网 目为 80 目的网袋过滤。
(二)饵料培养
1.豆浆培育法
鳅苗下塘后,每天应泼洒 2 次豆浆,用量为每 100 m2 水面一 般需干黄豆 0.5 kg。下塘 5 d 后,每天的豆用量可增加至每 100 m2 水面一般需干黄豆 0.75 kg。泼浆时间为上午 8~9 时、下午 14~16 时各一次。
2.肥水培育法
(1)施经腐熟发酵过的有机肥,用量为 500 g/m2 水色以黄 绿色为宜。
(2)无机肥需遵循安全标准,避免使用未发酵粪肥及含毒 物质。
(三)放养
1.鳅苗来源
应来源于国家级、省级良种场或其他有苗种生产许可的专业 性鱼类繁育场。外购鳅苗应检合格。
2.鳅苗放养
鳅苗放养前,应先在同池网目为 100 ~120 目的网箱中内 暂养 6 h~8 h,并喂 1~2 只蛋黄向网箱内放入鳅苗时,温差不 超过2℃ , 并在网箱的上风头轻轻放入。经过暂养的鳅苗方可放 池塘。放养密度为 750 尾/m2~1000 尾/m2 ,微流水或网箱饲养 1000 尾/m2~2000 尾/m2。
(四)水质管理
鳅苗下塘时,池水以 30 cm 为宜。鳅苗视池塘水质情况,在 5 d~10 d 饲养后,应适当加注新水。注的数量和次数,应根据 具体情况灵活掌握,一般每隔 10 d 注水一次,每次注水 15 cm。
(五) 日常管理
(1)鳅苗培育期间,坚持每天早、 中、晚巡塘 3 次。
(2)第一次巡塘应在凌晨。发现鳅苗群集在水池侧壁下部, 并沿侧壁游到中上层,应立即换水或增氧。
(3)午后的巡塘主要查看鳅苗活动的情况、勤除池埂杂草。
(4)傍晚查水质,并作记录。
(5)此外还应注意随时消灭池中的有害昆虫和水老鼠、水 蛇、蛙、蝌蚪等,经常检查有无鱼病。
三、鳅种培育
(一)培育池准备
1.清塘消毒
鳅种下池前 10 d~15 d, 进行清塘消毒。先将池水排干, 检查有无漏洞。然后用生石灰清塘,池水 10 cm 时,生石灰用量 200 mg/L~250 mg/L。当池水无法排干时,用 20 mg/L 的漂白粉 进行清塘。清塘一个星期注入新水,注入的新水应过滤,进水 口 套用网 目为 80 目的网袋过滤。
2.饵料培养
鳅种培育应采用肥水培育的方法。在饲养期间,可用麻袋或 饲料袋装上有机肥,浸于池中作为追肥。有机肥的用量为 0.5 kg/m2。
(二)夏花放养
1.质量
放养的夏花应规格整齐,体质健壮,无病无畸形,体长 3 cm 以上。外购泥鳅夏花应检疫合格。
2.放养
基肥施放后7d 即可放养。一般放养体长 3 cm 的鳅苗 250 尾 /m2~300 尾/m2 。还可少量放养滤食性鱼类,鲢、鳙等。有流水 条件的,放养密度可适当增加。
(三)饲养管理
1.饲料
饲料种类有鱼粉、鱼浆、蚕蛹、猪血(粉)等动物性饲料及 谷物、米糠、大豆粉、麸皮、蔬菜、豆腐渣、酱油粕等植物性饲 料和人工配合饲料。配合饲料蛋白含量不低于35%右,配合饲料 中铅、汞等重金属及黄曲霉毒素 B1 、沙门氏菌等有毒有害物质 均须低于标准限值(如铅≤5 mg/kg 、黄曲霉毒素 B1≤0.01 mg/kg),且不得添加国家禁用的药物或添加剂。
2.投饲量
根据天气变化情况及水质条件酌情投喂。每日投喂分两次进 行,上午喂 30%、下午喂 70%。泥鳅的食欲与水温有关,10 ℃以 下时,不投喂饲料,水温 10 ℃~25 ℃以下时, 日投饲量为鱼 体重的 2%~4%;25 ℃~30 ℃时,为鱼体重的 4%~10%;30℃以 上,则少喂或不喂。投喂量,以投饲后 1 h~2 h 内吃完为好。
3.投饲方法
配合饲料直接投喂,粉状饲料将饲料搅拌成软块状,沿池塘 四周散投。每天投喂二次,分别在上午 8:00~9:00 ,下午 17: 00~18:00 各投喂一次。
4. 日常管理
(1)经常清除池边杂草,检查防逃设施有无损坏,发现漏 洞及时抢修。
(2)每日观察泥鳅吃食情况及活动情况,发现鱼病及时治 疗。
(3)定期测量池水透明度,通过加注新水或施追肥调节,
保持透明度 25 cm~35 cm。酌情使用有益微生物制剂调节水质。
四、食用鳅饲养
(一)池塘养殖
1.养殖池准备
选择面积为 667 m2~2000 m2 的池塘。
食用鳅苗下池前 10 d~15 d,进行清塘消毒。先将池水排 干,检查有无漏洞。然后用生石灰清塘,池水 10 cm 时,生石灰 用量 200 mg/L~250 mg/L。 当池水无法排干时,用 20 mg/L 的 漂白粉进行清塘。清塘一个星期注入新水,注入的新水应过滤, 进水口套用网 目为 80 目的网袋过滤。
2.鳅种放养
在 5 月份,水温 20℃以上时开始放养,放养规格为 5 cm~8 cm,应大小整齐、行动活泼、体质强壮、病无畸形。放养量为 6 ~ 10 万尾/亩。
3.水质管理
池水以黄绿色、透明度以 20 cm~30 cm 为宜,酸碱度为中 性或弱酸性。 当水色变为黑褐色水中溶氧量 2 mg/L 以下时,应 及时注入新水。适时使用有益微生物制剂。
4.饲养管理
(1)饲料种类:种类有鱼粉、蚕蛹、猪血(粉)等动物性 饵料及谷物、米糠、大豆粉、麸皮、蔬菜、豆腐渣等植物饲料和 配合饲料。可使用浮性配合颗粒饲料,粗蛋白含量30%以上。
(2)投饲量:水温 15 ℃~20 ℃时,投饲量以鱼体重的 2% 为宜;水温 20 ℃~28 ℃时,投饲量增至鱼体重的 3%~8%;水 温高于 30 ℃或低于 10 ℃时,减少投饲。
(3)投饲方法:配合饲料直接投喂,粉状饲料将饲料搅拌 成软块状,沿池塘四周散投。每天投喂二次,分别在上午 8:00~ 9 :00 ,下午 17:00~18:00 各投喂一次。
5. 日常管理
做好巡塘工作。每天早、中、晚巡塘 3 次。密切注意池水的 水色变化和泥鳅的活动情况,及时观察料投喂后的摄食状况,防 止逃逸。
(二)稻田养殖
1.稻田的选择
选择不干枯、降雨时不溢水的稻田, 田埂应高 60 cm,顶宽 40 cm,能以蓄水 40 cm 深的稻田为好,在田四周加插石板、木 板等,进出口应设拦网。在田中开挖鱼沟、鱼溜和鱼坑,水深以 40 cm、其面以占稻田面积的 5%~10%为宜。
2.天然饵料的培养
在沟、溜内施放经发酵后的有机肥料,每亩放200 kg 为宜。
3.放养
在放养时间上要求做到“早插秧,早放养 ”。一般在早、晚 稻插秧后 10 d,再放夏花或鳅种。规格为 3 cm~5 cm 的鳅种, 放养量为2~3 万尾/667 平方米。
4.投饲管理
饲料可以投喂鱼粉、豆饼粉、玉米粉、麦麸、米糠和配合饲 料等,可将饲料加水捏成团投喂;鳅种放养第一周先不用投饵。 一周后,每隔 3 d~4 d 喂一次。开始投喂时,饵料撤在鱼沟和 田面上,以后逐渐缩小范围,集中在鱼沟内投喂;一个月后,泥 鳅正常吃食时,每天喂 2 次, 日投喂量占鱼总重量的2%~4%, 早春和初秋一般为2%,7~8 月份以4%为宜。每次投喂的饲料量, 以两小时内吃完为宜。超过两小时应减少投喂量。
5. 日常管理
降雨量大时,将田内过量的水及时排出。经常整修加固田埂。 注意检查进排水口拦鱼设施,有损坏应及时修补。
当水温超过 30 ℃时,应经常换清水,并增加水的深度, 严 防被农药污染的水入田。
在养鳅稻田防病治虫时,应正确选用对症农药,掌握放药浓 度、时间和方法,使用高效低毒、低残留的农药,尽量将药液喷 在稻叶上,放药后及时换水。
6.收获
在当年水稻收获后至第二年 6 月前捕获。捕捞时缓慢放水, 用地笼捕捞。
五、病害防治技术
(一)病害预防
病害预防常采取以下措施:(1)放养前对养殖池进行清整消毒;(2)鳅苗(种)放养前严格消毒;(3)定期对食台及养殖生产 工具进行消毒;(4)控制水质,投喂新鲜饲料;(5)经常使用有益微生物制剂;(6)根据水质情况,对水体进行消毒。
(二)常见病防治
1.疾病种类
泥鳅的常见病害有车轮虫、杯体虫等寄生引起的疾病。细菌 感染引起的赤皮病、腐鳍病、烂尾病,以及由水霉感染引起的水 霉病等。
2.用药指导
严格按照水产养殖用药明白纸(2024 年 1 号、2 号)规定执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