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三农服务 > 正文

河南省鲫鱼绿色健康养技术规范

时间:2025-04-25 来源:河南省农业农村厅 阅读次数:

鲫鱼是我省主要水产品之一,养殖模式以池塘养殖为主,为 加快推进鲫鱼养殖向绿色化、标准化、生态化方向转变,切实提 高全省鲫鱼质量安全水平,特制定本技术规范。请各地结合生产 实际,做好技术指导工作。

一、繁殖

(一)亲鱼选择

1.体重、年龄

雌鱼体重>0.5  kg/尾,雄鱼体重>0.3  kg/尾,亲鱼 2 龄以 上,使用年限不超过 5 年。

2.亲鱼的挑选

雌、雄亲本应生长、发育良好,鱼体光滑、体表完整、黏液 丰富、无病、无伤、无畸形。雌亲鱼选择腹部膨大而柔软,卵巢 轮廓明显,生殖孔红润,轻压下腹部常能挤出卵粒;雄性亲鱼选 择体质健壮,珠星明显,轻压其下腹部有少量乳白色精液流出。

(二)亲鱼培育

1.环境条件

场地开阔安静,交通便利,通讯畅通,电力齐备。水源充足、 水质清新,无污染。面积 0.15  hm2~0.5  hm2 ,水深 1.5  m~2.5m,池底平坦、淤泥厚度 20 cm~40 cm,不渗水,进排水系统齐 全。

2.放养密度

亲鱼需专池饲养,入春后雌雄分开。放养量 1500   kg/hm2 ~ 2250 kg/hm2 。池中可套养鲢200 kg/hm2 ~225  kg/hm2 、鳙50 kg/hm2~60 kg/hm2 ,不宜套养鲤、草鱼、罗非鱼。

3.产前培育

水温达到 15℃以上开始投喂精饲料, 日投喂量依据天气和 亲鱼摄食情况,同时可在亲鱼饲料中添加适量维生素 E。每周向 池内加注新水,给亲鱼以适当的水流剌激,但在产卵前一个月停 止注水。

4.产后管理

产后投喂的饲料宜量足、质好,蛋白含量35%以上。每天投 喂 2~3 次,投喂量应为亲鱼体重的3%~5%,具体视鱼吃食情况 和天气情况而定。入冬后,要根据水温、天气及亲鱼摄食强度酌 情掌握投饲量,并适时施发酵有机肥,保持池水肥度。

5.病害防治

根据“ 以防为主、防重于治 ”的鱼病防治原则。在养殖过程 中,苗种入塘前严格消毒;鱼病流行季节定期使用消毒剂,定期 使用微生态制剂;发现死鱼及时捞出,无害化处理;加强水体消 毒和调水等管理工作。坚持 10d 抽检鱼体健康状态次,发现鱼病, 及时治疗。

鲫养殖过程中常见疾病有细菌性烂鳃、细菌性肠炎、病毒性 出血、水霉及其他疾病,采用生态综合防治和使用生物制剂、中 草药对病出害进行防治,渔药使用应严格按照水产养殖用药明白 纸(2024 年 1 号、2 号)规定执行。

(三)产卵池塘

池塘通风向阳,塘基完整,池底平坦,壤土或沙壊土,淤泥 厚度不超过 10 cm。面积以 667 m2~1334 m2 ,水深 0.8 m~1.2 m。 进、排水渠道分开独立,进水口加密网(60~80  目)过滤,防止 敌生物进入鱼池。催产前 10  d~15  d,进行清塘消毒。

(四)人工催产

1.催产剂选择

催产剂(催产药物)选用注射用促黄体素释放激素(LRH-A3)、 马来酸地欧酮(DOM),二者混合胸鳍基部注射。雌鱼的常用剂量为 DOM1 mg +(LRH-A3 )1μg/kg~2μg/kg;雄鱼的剂量减半。 以上药物均用 0.6%~0.7%生理盐水溶解后注射。可采用一次注 射或者两次注射。

2.催产注射时间

连续7d 水温稳定在 18℃以上,在天气连续晴朗,未来无阴 雨冷空气降温来临的时段进行催产繁育。注射时间建议在 18:00 左右。水温 20  ℃时,效应时间一般为 14 h 左右。

(五)产卵授精

1. 自然产卵受精

孵化池内产卵授精:将催产后雌、雄亲鱼(比例 1 ∶3 ;当雄 性亲鱼缺乏时,雌、雄比例也可扩大为 1 ∶1)放入孵化池内进行 产卵。待亲鱼产卵后,要及时将亲鱼捕走,防止亲鱼吞食鱼卵。 产卵池内产卵授精:将催产后雌、雄亲鱼放入产卵池,产卵后, 及时将鱼巢(棕榈片或网片)移到孵化池。在移动鱼巢时动作要 轻快,防止风吹日晒过长,以免引起卵粒脱落或死亡。

2.干法人工授精

用鱼夹装好亲鱼,用毛巾将鱼体表和鱼夹上的水擦干,轻压 鱼腹,将鱼卵挤入干的洁净容器内,挤入数滴精液,用消毒后软 毛刷(或动物羽毛)搅拌 2 min~3 min,加入清水,使卵受精, 最后用滑石粉或细黄泥浆水脱黏孵化。

(六)孵化方式

1.池塘孵化

鱼巢经消毒后移入室内孵化池,流水或曝气孵化。孵化池水 深 50 cm~100 cm,受精卵淹没于水面下 10 cm~15 cm 的水,高 于池底 25  cm, 同时避免阳光直射。每排鱼巢的问距 1  m 左右, 密度 2.25×107   粒/hm2 。若为室外孵化池,如遇冷空气,应将鱼 巢沉到水下50 cm~70cm。水温 18℃~20℃时,从受精卵到孵 化出膜需 72h左右。

2.孵化桶孵化

脱粘后将受精卵放入孵化桶内进行流水孵化,密度为 1×106 粒/ m3~1.5×106 粒/m3 。保证溶氧>5mg/L,控制水流速度以使卵球能被冲到水面均匀分布 ,缓慢翻滚为度 ,一般流量为 0.2 m3/min~0.3  m3/min。

3.孵化环道孵化

密度为8 ×105 粒/ m3~1.2×106 粒/ m3 。鱼苗出膜后,适当加 大流速(0.15m/s~0.30m/s),避免鱼苗因不会游泳而落底窒息死 亡。当鱼苗鳔已充气,游泳活泼时,减小流速,降低鱼逆游体力消耗。

(七)孵化管理

从孵出到水平游动所需时间约 2 d。刚孵出的仔鱼处于“黏 巢 ”阶段,此时不宜移动鱼巢。2d~3d 后,待鱼苗卵黄囊消失,鳔充气,能够平游摄食时,可取出鱼巢下塘养殖。

二、夏花培育

(一)池塘条件

池塘面积 667 m²~2 001 m² , 水深 1.0 m~1.5 m,淤泥 10 cm~20  cm。塘内水质稳定,无污染物和其他敌害水生生物。进 水口加密网(60  目)过滤,防止敌害生物进入鱼池。按22.5 kw/hm2 配置增氧机,配置投饵机1台,宜安装在线监测设备。

鱼苗下塘前 10 d~20 d 用 1125 kg/hm2 生石灰或 150 kg/hm2 漂白粉(有效氯含量≥30%)带水清塘,水深 30 cm~50cm。清塘 7d 后采用环保菌肥进行肥水。

(二)放养密度

池塘施肥 7d 后,经鱼苗试水确认池水药物毒性消失后,放 养同一批次的水花( 1.5×105 尾/hm2~3×106  尾/hm2)。

(三)养殖技术

鱼苗下塘后,进行苗种驯化,前 15 d 每 1×105 尾鱼苗 日泼 洒 3 kg 黄豆磨成的豆浆60 kg,分上午、 中午和下午 3 次全池泼 洒;此后进入精料阶段,投喂粗蛋白质含量大于35 %的配合饲料。 将饲料用水和成半湿不干状,团成圆球状,沿池塘四周每 3 m~  5 m 投喂一团,安装投饵机处适当加大饵料量。在此期间每2 d~ 3 d 加注新水1次,每次注水 5 cm~10 cm,使水深保持在 1.0 m~  1.5m 左右。经 25 d~28 d,把水花培育成体长约 3.0cm 以上 夏花。

(四)拉网锻炼

用 40  目鱼苗网将鱼苗赶至池塘一边,密集 15 min~20 min 后放开。隔天再重复一次操作即可。

(五)鱼苗接运

采用塑料袋充氧运输鱼苗,70cm ×40cm 塑料袋,30h 内运程每袋装鱼数量:鱼苗 7×104尾~1×105 尾,2cm 左石仔鱼 1.5×104 尾~2×104尾,夏花 2000 尾~3000 尾。经长途运输后, 将鱼苗袋放于塘中,静置 20  min 左右,等待袋内水温与养殖池塘水温基本一致后,放苗入塘。水温差应小于2℃。

(六) 日常管理

鱼苗刚下塘时,水深要保持在 60cm~80cm,水体透明度 保持在 30cm 左右,使池水保持“肥、活、嫩、爽 ”。一般 10d 左右加注新水1次,每次加水10cm。当池水透明度低于20cm 时,要及时排出10cm 深的老水,补充新水。

三、鱼种培育

(一)鱼种池塘条件

池塘面积在 1334 ㎡~3335 ㎡之间,水深 1.5 m~2.5 m,配 备 1.5kw 增氧机 1 台,投饵机 1 台。

(二)密度

经鱼苗试水确认池水毒性消失后,池塘施肥,7 d~15 d 后, 放养同一批次的夏花 75000 尾/hm2~225000 尾/hm2,套养鲢夏花 30000 尾/hm2 、鳙夏花 15000/hm2。

(三)饲养管理

根据鱼苗体重调整配合饲料颗粒粒径,并根据天气、水质、  鱼群等情况灵活调整投饵量。每天投喂 4~6 次,时间间隔 2 h~ 3 h。前期,开口料投喂量 2 kg/万尾~3 kg/万尾,每周根据鱼苗规格适当增加投饲量。中后期,投饲量一般为鱼苗体重的3%~   5%,机投时长 30 min~40 min。坚持“定时、定质、定量、定位 ”四定原则。

(四) 日常管理

1.调节水质

(1)加水:6~9 月每5d~7d 注水 1 次,每次 10 cm~

15 cm,逐步提高水位,保持水质肥、活、嫩、爽。

(2)增氧机使用:保持水溶氧量 5 mg/L 以上。遵循晴天中午开、阴天早晨开、阴雨天全天开、特殊情况及时开等规则。

2.巡塘

每天早、中、晚巡塘,发现异常情况,及时处理。清除杂物,保持池塘卫生。观察鱼苗摄食与生长状态,填写生产日志,做好 记录。

(五)鱼病防治

根据“ 以防为主、防重于治 ”的鱼病防治原则。在养殖过程 中,苗种入塘前严格消毒;鱼病流行季节定期使用消毒剂,定期 使用微生态制剂;发现死鱼及时捞出,无害化处理;加强水体消 毒和调水等管理工作。坚持 10  d 抽检鱼体健康状态次,发现鱼病,及时治疗。

鲫养殖过程中常见疾病有细菌性烂鳃、细菌性肠炎、病毒性 出血、水霉及其他疾病,采用生态综合防治和使用生物制剂、中 草药对病出害进行防治,渔药使用应严格按照水产养殖用药明白 纸(2024 年 1 号、2 号)规定执行。

四、成鱼养殖

(一)池塘条件

1.环境和用水

场地开阔安静,交通便利,通讯畅通,电力齐备。水源充足、 水质清新,无污染。

2.池型与走向

标准东西走向,长方形,长∶宽=5∶3 或正方形。鱼池四周 无高大树木或高大建筑遮挡物。

3.面积与水深

面积:0.33hm2~1.33hm2 ,水深:1.5 m~2.5m。

(二)鱼种放养

1.规格

0.05 kg/尾~0.1 kg/尾 1 龄鲫,混养鲢、鳙,规格为鲢 0.1 kg/尾左右、鳙 0.1 kg/尾左右。

2.质量

规格整齐,体表光滑、黏液丰富、体质健壮、无病、无伤、 无畸形。

3.密度

1 龄鲫37500 尾/hm2~75000 尾/hm2 ,鲢 3000 尾/hm2 左右,鳙 750 尾/hm2 左右。

4.鱼种消毒

3%~5%的食盐水药浴 15 min。

(三)饲养管理

1.饲料

投喂 1.5 mm~2.5 mm 粒径,蛋白含量 35%的全价配合饲料。

2.投饲方法

坚持“定时、定质、定点、定量 ”的四定与“看天气、看水 质、看鱼情 ”的三看原则。

3.投饲量

八成饱原则,依据实际情况灵活掌握投喂量。它将乳酸菌、 芽孢杆菌等益生菌人工拌投喂。

4.水质调控

保持水质“肥、活、嫩、爽 ”,溶氧 5  mg/L 以上。每 15  d 加新水 15  cm~20  cm,逐步到 2.5  m。

5.pH 值

每 15 d 用生石灰化浆全池泼酒。pH 值在 7~8.5。

6. 日常管理

每天早、中、晚巡塘,发现异常情况,及时处理。清除杂物, 保持池塘卫生。观察鱼苗摄食与生长状态,认真准确及时填写池 塘养殖日志。

(四)鱼病防治

在 7~9 月,生石灰化浆,每 15 d 泼洒 1 次,用量 150 kg/hm2 ~ 300  kg/hm2 ,并调节水质 pH 值为弱碱性。

根据“ 以防为主、防重于治 ”的鱼病防治原则。在养殖过程 中,苗种入塘前严格消毒;鱼病流行季节定期使用消毒剂,定期 使用微生态制剂;发现死鱼及时捞出,无害化处理;加强水体消 毒和调水等管理工作。坚持 10  d 抽检鱼体健康状态次,发现鱼病,及时治疗。鲫养殖过程中常见疾病有细菌性烂鳃、细菌性肠 炎、病毒性出血、水霉及其他疾病,采用生态综合防治和使用生 物制剂、中草药对病出害进行防治,渔药使用应严格按照水产养 殖用药明白纸(2024 年 1 号、2 号)规定执行。

 

参考标准:《淇河鲫繁养技术规范》(DB41/T 2493-2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