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大口黑鲈绿色健康养殖技术规范
大口黑鲈是我省主要水产品之一,为加快推进大口黑鲈养殖 向绿色化、标准化、生态化方向转变,切实提高全省大口黑鲈质 量安全水平,特制定本技术规范。请各地结合生产实际,做好技 术指导工作。
一、养殖条件
(一)场地与水源
场地开阔,交通便利,通讯畅通,电力设施配套完备。水源 稳定,水质清新,无污染。
(二)池塘
1 、池塘条件
池塘面积 5~10 亩,水深 1.5 m~3.0 m。通风向阳,塘基 完整,池底沙质或沙泥质。进、排水渠道独立。增氧机按每亩 0.5 KW 配备,每 5 亩安装投饵机 1 台。宜安装水质在线监测设 备。
2 、清塘消毒
清除池塘杂物及塘底过多淤泥,淤泥厚度不超过 15 cm。放 鱼前 7 d~10 d,用生石灰全池泼洒消毒。池塘水深 6 cm~10 cm, 生石灰每亩用量 70 kg~80 kg;水深 1 m,每亩用量 125 kg~150 kg。或放鱼前 3 d~5 d,用漂白粉(有效氯≥30%)全池泼 洒,每亩用量 5 kg~10 kg;水深 1 m,每亩用量 10 kg~15 kg。
二、鱼种放养
(一)鱼种来源
鱼种来源于具有苗种生产许可证的专业性鱼类繁育场,体 长、体重达标、体型匀称、体表完整无伤、无病症,且经抽样检 测符合高质量鱼种的规格与健康指标。
(二)质量要求
体格健壮,规格整齐,体表完整,无病无伤,检验检疫合格; 经配合饲料驯化成功的同一批鱼种。
(三)密度及规格
每亩放养大口黑鲈 1500~3000 尾,规格为每尾 20 g~60 g; 每亩套养鲢 20~100 尾,鳙 10~50 尾,规格为每尾 0.2 kg~0.4 kg。
(四)鱼种运输
鱼种运输前需经 24 小时停食暂养,调节鱼池水温与装鱼容 器水温温差不大于3℃ 。采用分仓水箱、充氧袋等装载容器,执 行有水运输(开放容器充氧)或无水运输(封闭容器控温),运 输水体清新,并全程监控温度(15~20℃) 、溶氧 (≥5mg/L)及 密度(≤40kg/m³) , 运输后需逐步恢复水体环境并完成复苏操作。
(五)鱼种消毒
鱼种放养前,采用 3%~5%的食盐水浸浴 3 min~5 min。
三、饲养管理
(一)饲料
饲料应符合粗蛋白质含量≥45%、粗脂肪≥5%、粗纤维≤5%、 水分≤12%、粗灰分≤16%,且卫生指标合格,不得添加违禁药物 及激素类物质。
(二)投饲方法
按照“定时、定质、定点、定量 ”原则投饲。每天宜投饲 2 次。投饲时间:6 :00~7:00 、17:00~18:00。
(三)投饲量
投饲量应依据天气、季节、生长阶段、鱼类摄食情况适当调 整。投饵率 1.0%~4.0%为宜。
四、水质调控
(一)水位
生产季节,前期保持水深 0.8 m~1.5 m, 中、后期 1.5 m~ 2.5 m。越冬期间保持水深不低于 2.0 m。
(二)水质
每 10 d~15 d 加注新水 1 次,每次注水 15 cm~20 cm,水 体透明度 30 cm~40 cm,池水溶氧量不低于 5 mg/L,pH 值 7.0 ~ 8.5 。定期使用微生物制剂调节水质,保持水质“肥、活、嫩、 爽 ”。
五、 日常管理
(一)巡塘
每天早、 中、晚巡塘,发现异常,及时处理。
(二)养殖记录
养殖过程中及时填写《水产养殖生产记录》。生产记录保存 两年以上。
六、鱼病防控
鱼病流行季节定期使用消毒剂进行池塘和渔具消毒;夏季高 温期间,定期使用免疫增强剂、复合维生素、中成药制剂混合拌 料投喂。渔药使用严格按照水产养殖用药明白纸(2024 年 1 号、 2 号)规定执行。
七、捕捞
规格达到 500 g 以上,捕捞上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