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只卤鹅何以“飞向世界”?
荣昌的实践,为城市破圈写下三重启示:
真诚是最动人的“流量密码”。林江的大花布棉袄、蹩脚英语,比精致的宣传片更有感染力;政府让“素人”站C位、主动“蹭热度”的姿态,消解了距离感。在算法主导的流量时代,这种不加修饰的真实,反而成为穿透屏幕的“必杀技”——当“甲亢哥”在直播间举起卤鹅大快朵颐,当林江在镜头前擦汗说“这是妈妈教我的味道”,跨文化的情感共鸣自然发生。
产业是最稳固的“流量底盘”。从养殖基地到中央厨房,从线下门店到电商直播,荣昌用全产业链布局回答了“流量过后怎么办”的疑问。当地方特产不再依赖单一曝光,而是形成“生产-加工-体验-传播”的价值闭环,流量才能转化为实实在在的产业增量。数据印证着这种转变:4月以来,荣昌卤鹅线上订单增长105%,更重要的是,20余家配套企业签约入驻卤鹅产业园,3条冷链物流专线即将开通,这些“看不见的基建”,才是接住“泼天流量”的真正底气。
生态是最持久的“流量续航”。当快递小哥熟练打包卤鹅时会多说一句“尝尝我们的非遗卤鹅”,当民宿老板在客房放上卤鹅主题的夏布书签,当非遗传承人在直播间演示折扇绘制时不忘推荐卤鹅,每个普通人都成了“城市代言人”。这种“全民参与”的生态,让游客离开时带走的不仅是真空包装的卤鹅,还有对一座城市的文化认同——就像那锅传承百年的老卤,不断注入新料,却始终保持着醇厚的底色。
当濑溪河畔的卤香再次飘起,荣昌正在用行动证明:接住“泼天流量”的从来不是运气,而是一座城市对本土文化的自信、对产业升级的决心,以及对每一个“民间代言人”的珍视。这只“飞向世界”的卤鹅,成为中国县域经济破圈的生动注脚——它用味道搭建桥梁,让世界看见,中国的每一座小城,都藏着值得被分享的热爱与匠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