镇平县第三次全国土壤普查土壤类型边界校核野外踏勘工作启动
2025 年 4 月 18 日,镇平“三普”土壤类型边界校核野外踏勘工作正式启动。土壤类型边界校核是土壤普查成果质量控制与落地应用的关键环节,高质量的土壤类型边界校核决定了土壤类型图的编制质量和准确性,进而会影响农业土壤利用适宜性、准确性评价。
“三普”土壤类型边界踏勘外业调查须完成 4 项工作内容:一是对人为影响变化区进行现场校核;二是通过对挖掘剖面或自然断面进行观察分析,对可疑图斑土壤类型、可疑边界进行分析记载并标定地理坐标;三是对土壤类型与典型 景观关系进行校核,核查“二普”土壤图精度;四是对分类名称不确定区设点进行实地校核,根据校核后土种名与景观类型对应关系实现图斑对应土种名的转换。
镇平土壤类型边界校核共设 287 个野外踏勘工作点,4条校核路线,涵盖县域内所有景观类型、土壤变化类型区。工作现场,受委托第三方机构专业工作人员及专家按照终端定位坐标,到达预定校核地块,通过打土钻识别、土壤速测、观察自然断面和地形地貌等工作环节,对存疑图斑进行现场判定与记录描述,县级边界校核质控小组全程跟踪参与,及时掌握工作动态。
镇平“三普办”积极履行主体责任,野外踏勘开始前,通过与多部门协调沟通,为调查队提供了前期室内分析必要的本县土壤普查历史记载、新增耕地信息及遥感数据等多项资料,并严格履行保密制度,确保相关数据可查可控不外流;野外踏勘开始后,邀请省、市业务主管部门和国家级土壤学专家现场指导,并委派相关人员做好县级质控和后勤服务工作,力求如期高标准完成镇平县域第三次全国土壤普查土壤类型边界野外校核踏勘工作,为下一步土壤类型图编制及土壤普查成果形成奠定坚实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