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如何“种”进田野里?——《种地吧3》续写乡村振兴新故事
200万人次观看,带货3万件芫根产品,上架后快速售罄,销售额超190万元……近日,在青海省囊谦县的一场助农直播中,原本深藏山间的特色农产品芫根被公众看见,还被售卖到了全国各地。直播结束后,“感恩、感动、感谢。”玉树州藏医药职业学校校长更确木兰说,通过销售芫根产品来支持玉树州藏医药职业学校的运营和发展,是他一直以来的愿望。
据了解,这场文旅、电商和农业融合的公益直播,肇始于一档农耕节目《种地吧3》。在节目里,几个种地少年目睹了囊谦县农民在产业发展以及市场销售中遇到的困难情况,随即对当地农户许下了一句承诺——“我们一定会再回来的。”今年3月份,他们回到了囊谦这个曾经熟悉的地方,利用直播带货帮助当地卖出了3万件芫根产品,承诺也如约兑现。
自2023年播出以来,《种地吧》这档浓缩了 “种地”“年轻人”“农村”等关键词的节目,受到了社会关注,农业生产生活状况被更多“00后”“90后”所了解,“粮食安全、乡村振兴的宏大议题竟然能被做得生动又接地气。”有网友评论说。在“五一”国际劳动节来临前夕,记者来到浙江省杭州市西湖区三墩镇山联社区后陡门58号,实地探访了几个年轻人正在续写的乡村振兴新故事。
种地少年在青海省囊谦县开展一场助农直播,芫根上架后迅速售罄。资料图
走出后陡门,助农不止于种地
走进后陡门58号,一大片新翻的土地正在等待耕种,不远处还能清晰看见“农家讲坛”的录制正在进行,这个分享农业经验的环节,承担着科普农业知识的功能,两年前破旧的羊圈如今也已经大变样……这里的故事还要从2022年年底说起。
当时,10个毫无农业经验的年轻人来到后陡门58号,开启了一段为期近200天的种地之旅。他们成立了公司,最后凭“纯种地”闯出一片天地。两年后,5小时内收割423亩稻田、收获166.75吨水稻,他们与两年前手忙脚乱的“种地小白”形象形成鲜明对比。从一开始麦田里的“愣头青”,转变为可以高效收割、掌握多项农业本领的“老把式”,从对农业一无所知到逐渐成为能够与土地对话的“新农人”,这群年轻人用实际行动诠释“土地不会辜负我们的青春”。
“我们要让更多人看到中国广袤土地上这些勤劳的人、独特的农作物和农产品。所以第三季‘走出去’了,比如大家去了东北,在冰天雪地里去打很多沙棘,真实感受到当地沙棘农真实的工作状态,也发现了一些农产品背后的困境。”《种地吧3》总导演杨长岭介绍。如今,农耕综艺《种地吧3》的年轻人在后陡门继续完成基础农作、学习农产品加工和品牌运营等技能时,他们也从浙江的江南水乡来到青海的高原牧场、黑龙江的广袤北疆等地,了解沙棘种植、宁乡花猪养殖等特色农业项目,联动地方产业,用实际行动践行“哪里需要种地,我们就去哪里”。
在囊谦县,结合高原温室大棚生产问题,他们提出光能利用和雾培技术的设想,展现了青年人的创新思维;在黑龙江林口,他们与当地种植户探讨如何在种植沙棘中实现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的双赢模式,诉说青年人的社会责任感;在湖南宁乡,他们同土花猪养殖大户贺桂香学习养猪技能,展示青年人不怕苦、不怕累的实干精神。
今年的中央一号文件吹响了“乡村振兴青春建功行动”“文化产业赋能乡村振兴”的号角,在“走出去”的实践中,《种地吧3》的“95后”“00后”青年们用5小时内收割423亩稻田、收获166.75吨水稻的实际行动,让更多年轻人看见了每粒粮食的背后,是无数双手与土地的无声默契,也用脚步丈量广袤的祖国乡土大地的行动,以青春热血为广大青年筑梦田野注入动能,续写生动的乡村振兴故事。
“互联网+”赋能农业,农产品获竞争优势
在重返囊谦开启的这场直播中,大家没想到芫根上架后会在短短几秒钟内快速售罄,这场融合娱乐与公益的助农直播,不仅将深山间的特色农产品推向全国市场,让农产品在市场上获得了独特的竞争优势,回答着传统小农户如何对接大市场的问题,也探索了“文旅+电商+农业”的乡村振兴路径,种地少年将自身流量转化为助农能量,展现了数字经济赋能农业发展的强劲势能。
产业发展离不开市场,直播带货的新模式让囊谦产业发展有了更多的底气。对囊谦而言,综艺和直播的短期流量需转化为本地人才、品牌的长期培育,也让当地农业产业发展有了新的思考和方向——以打造绿色有机农畜产品输出地主供区为目标,不断培育产业发展品牌,发挥资源禀赋,扩大囊谦农牧产品品牌影响力。同时,“农体文旅商”形成合力,借助科技的力量,采用全新传播模式,让囊谦优质农畜产品走出青海。
当青春创意播撒在希望的田野,当数字技术扎根于肥沃的土壤,乡村振兴便绽放出不一样的时代光芒。“我们没有做什么了不起的事情,最重要的作用之一就是摇旗呐喊。国家和政府对全国各地的农村地区投入了大量的资金和资源,而我们更像一个窗口,能起到一些摇旗呐喊的作用就足够了。”杨长岭说。
青春激活乡野,寻求共富新解法
短暂的流量增收是不够的,可持续发展才是真正的助农。当前,这些年轻人正在发起“乡村合伙人计划”探索乡村共富,他们教林口的村民制作沙棘皂,筹备农产品展销会,还带领并号召村民入股,而这些加入“乡村合伙人计划”的村民也正在期待着打开沙棘市场,“授人以渔”的助农思路受到村民的认可……
地方产业深度绑定村民利益,以盈利为目标驱动来探索致富路径,第一批乡村合伙人已经摆起了沙棘皂摊。大家分工售卖,顾客络绎不绝,沙棘皂很快售罄,也带动了其他摊位的农产品热销,结算好乡村合伙人计划的收入,召开股东大会给村民分红,“文旅+电商+农业”的故事正在不断上演。
从“流量助农”的星火燎原,到“留量兴农”的深耕细作,“互联网+农业”的变革正在谱写新时代乡村全面振兴的壮美诗篇。目前,我国很多农村地区物流等服务尚处于发展阶段,直播能够降低农产品流通成本,帮助小农户直接对接消费者,减少中间环节,“文旅+电商+农业”的深度融合,进一步延长农业产业价值链,提升农产品附加值。“下一步,我们还希望能帮助更多的村庄建立直播间,做好配套的客服、物流等,让更多村庄的特色农产品通过电商渠道销售出去。”杨长岭说。
以年轻血液为乡村赋能,做好兴农路的铺路人,种地少年的助农兴农故事还在继续,他们扎根建设后陡门的同时,也致力于全国多地农村地区展开助农帮扶,吸引了诸多年轻人关注“三农”领域。未来,中国农业的多样性与复杂性还会被更多年轻人看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