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农业农村局:巩固脱贫成果督考工作的“三变”实践
2025年是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5年过渡期的最后一年。南阳市围绕如何在“基层减负”背景下,守牢守好防返贫底线,在巩固脱贫成果督考工作中,顺应新形势、新任务要求,通过“变督为导、变查为研、变明为暗”的三重变革,构建起“监测预警穿透化、问题整改协同化、能力提升系统化”的工作闭环,创新实践“三变”督考模式,以“机制破题、服务赋能、长效固本”为核心路径,探索出一条减负增效与精准治理并重的督考新路。
变督为导:从“问责惩处”转向“指导共商”
从脱贫攻坚期及过渡期初始的《奖惩办法》,到近两年的“靶向整改”“固本强基”业务指导,南阳市创新建立“指导共商、靶向赋能”工作机制,推动督考重心从“追责问效”转向“服务提质”。
推行“诊疗式培训”,破解基层能力短板。一是分层分类精准施训。组建市级农业农村、住建、民政、水利、医保、教育等领域业务骨干,针对县、乡、村三级干部差异化需求,通过“政策解读+案例剖析+流程图解”方式视频培训。二是实战化能力提升。通过县级推介、市级选拔的方式,建立巩固脱贫成果督查人才库,结合擅长领域分编至市级暗访队伍,在常态化暗访中增强实操经验、提升业务能力。
创新“共商式暗访”,构建协同整改格局。对全市17个县市区(功能区)随机抽样、“四不两直”进村入户开展暗访,日常暗访结果不通报不排名,发现问题与乡村干部共同研判分析,针对性提出意见建议,切实提升问题整改效率及质量。
实施“双轨制评价”,树立科学激励导向。发挥“指挥棒”作用,不以年终暗访抽查结果定胜负,围绕“日常指标监测情况”以及“清单式问题整改效率”双轨维度,减少填表报数,精简评价流程,引导基层将工作重心聚焦于日常重点工作推进、重点指标提升,把功夫下在平常,实现减负与增效的有机统一。
变查为研:从“问题查找”转向“深度破题”在落实精简督查考核要求的同时,为确保工作成效稳步提升,南阳市主动转变工作思路,创新建立“监测预警-深度调研-靶向施策”的全链条工作机制,推动督考工作实现从“问题查找”到“深度破题”的质效跃升。
指标监测强预警,构建常态化分析体系。将群众反映、上级反馈、日常暗访、系统调度发现问题,实行市直行业部门、县市区和科室的“三交办”,由点及面、上下结合、条块联动,确保整改实效。
专项调研破难题,打造穿透式诊断模式。紧扣阶段性工作重点实施“三定调研法”:一是定向选题,围绕产业项目利益联结机制建立、过渡期后帮扶政策体系建立等重点、难点,确定专项课题;二是定点解剖,聚焦指标异常、问题突出的重点村,以“四不两直”方式深入开展走访座谈,剖析问题根源;三是定制方案,针对重点工作的难题破解和提质增效,带着问题深入基层、深入群众寻找“答案”,形成“一题一策”解决方案体系,为党委政府科学决策提供参考依据。
变明为暗:从“明查督导”转向“常态暗访”
为防止出现“台账整改快、问题深层藏”等顽疾,我市以“四不两直”暗访机制为核心,推动督考方式从“大张旗鼓查台账”向“不惊不扰看实效”转变。
突出“三类暗访”重点,提升暗访整改工作质效。一是常态化暗访。组建由市农业农村局及其派驻纪检组、市级巩固脱贫攻坚成果督查人才库组成的专业化暗访队伍,根据重点工作推进需要,不定期开展暗访活动。二是靶向性暗访。针对防返贫动态监测帮扶、衔接项目资金使用、易地搬迁后续扶持、帮扶车间运行等重点领域,运用数据分析、系统调度锁定异常点位。三是回头式暗访。对整改台账中的“已销号”问题按比例随机复查,确保问题真改实改。
强化“双向闭环”运用,激活暗访成果转化效能。 一是问题整改闭环。建立“暗访取证-分级交办-限期整改-分包督办”全流程机制,有效提升问题整改率。二是无感知评价闭环。将暗访结果按一定权重纳入年度评价,对暗访发现问题突出、集中,且整改不力的领域和地区,实行“重点关注”,着重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