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穗多一粒 每亩多32.5斤“郭小麦”:抓紧浇“孕穗水”
□本报三农全媒体中心记者 赵博魏静敏
“我省小麦已经全面进入孕穗期。孕穗期至抽穗期是小麦正式由营养生长转入生殖生长时期,是小麦需水的‘临界期’,此期若缺水受旱不但减少每亩穗数,对穗粒数影响也很大,产量也会明显下降。所以此期间有灌水条件的田块必须保证小麦灌水需求,对于缺墒的麦田要充分挖掘水源,利用一切灌水设施,抓紧抗旱,浇好‘孕穗水’。”4月15日,被农民群众称为“郭小麦”的农业农村部小麦专家指导组顾问、河南农业大学教授郭天财走进荥阳市高村乡穆寨村的麦田,指导农民开展麦田管理。
“我大概算了一下,如果平均每穗小麦多一粒,一亩地小麦产量就多32.5斤,多两粒就是65斤,平均每穗少两粒,一亩地小麦就少65斤。一多一少,一亩地产量能相差130斤。”郭天财说,当前小麦正处在旺盛生长期、需水需肥的高峰期和产量形成的关键期,由于我省连续一个多月没有有效降雨,加上气温高,有风日数多,土壤失墒很快。
“旱了得赶快浇,不能让辛苦种出来的粮食减产!”穆寨村村民丁新民说,“俺家这7亩地,今天刚浇了第二遍水,目前土壤墒情比较好。”
郭天财在此提醒广大农户,一定要注意这三个“不要因为”:不要因为小麦植株旱情没有显现你就不浇水,一定要挖开土壤,看看是不是真正的缺墒,这个时候土壤缺墒一定要抓紧浇水;不要因为当前河南小麦病虫害发生总体较轻,而放松“一喷三防”,因为小麦很快进入抽穗扬花期,这个时期是赤霉病发生的最关键时期,也是赤霉病防控的一个最佳窗口期,一定要抓住这个关键时机,开展以预防赤霉病为主要任务的“一喷三防”;不要因为你家的麦子现在长得总体较好,而忽视了后期的麦田管理,因为从现在开始的一个多月里,还可能发生大风倒伏、干热风、病虫害等自然灾害。
“从目前来看,因为各地抗旱工作有序推进,河南小麦总体长势较好,整体呈现出‘群体足、个体壮、叶色正、病虫轻’的特点。”郭天财说。
据农情调度数据显示,截至4月15日17时,各地积极组织动员农民开展抗旱浇麦,4月1日以来全省已累计抗旱浇麦4438万亩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