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三农服务 > 正文

肉牛产业破冰之路:政策纾困与消费提振双管齐下

时间:2025-04-15 来源:中国畜牧兽医报 阅读次数:

    全国牛肉价格持续低迷的阴云仍未散去。截至2025年3月17日,全国农产品批发市场牛肉均价每公斤57.25元,较2023年同期77.15元下降25.8%,养殖户的账本越算越紧。这一困境引发两会代表委员的高度关注,如何让肉牛产业走出寒冬,成为关乎民生与经济的必答题。
  “一头东北肉牛跨越2000公里抵达安徽,运输成本高达115252元,相当于每斤牛肉“背着”0.3-0.5元的路费奔波。这对不少养殖场(户)来说是很大负担。”全国人大代表张莉粗略估算,尽管主产省活牛价格自3月2日起多天连涨,但3月份全国活牛均价仍徘徊在25.60元/公斤。
  中央一号文件首次将“肉牛产业纾困”纳入顶层设计。交通运输部对张莉“重启肉牛运输绿色通道”建议快速响应,若政策落地,预计每年可减少物流成本超2亿元,相当于为每头牛减负200元。与此同时,财政部拟通过专项补贴稳定母牛存栏量,农业农村部推动“种养结合”模式,引导牧场利用秸秆饲料降低养殖成本。
  产业突围关键在于打通从牧场到餐桌的“最后一公里”。安徽省利辛县副县长焦鹏透露,8月将在安徽利辛县举办的第十八届牛业发展大会,以“提振国内牛肉消费”为核心议题,释放行业转型信号。中国畜牧业协会会议筹备组表示,将推出“中国牛肉品质认证体系”,构建全程追溯机制,预制菜企业联合牧场开发中式炖煮、轻食沙拉等细分品类,着力培育Z时代消费群体。
  尽管全国牛肉均价尚未走出低谷,但市场已闪现积极信号。主产省活牛价格反弹现象明显,屠宰企业收储意愿增强;餐饮业复苏;龙头企业加速布局智慧牧场,通过精准饲喂降低料肉比。专家指出,随着纾困政策显效与消费需求释放,预计2025年下半年有望迎来拐点。
  肉牛产业的寒冬不会因一场政策雨或消费热潮瞬间消融,但每一步降本增效的改革、每一次消费场景的创新,都在为产业回暖积蓄能量。当运输卡车驶上绿色通道,当火锅里翻腾起更多国产肥牛,这个承载着千万农户生计的产业,终将在转型升级中找回“牛劲”。
  “寒冬逝去春花开,朽木旁边翠枝摆。”共勉。
  本报记者 张林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