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三农服务 > 正文

精准调控助力农业绿色发展——第十二届植物生长调节剂发展与应用交流会透视

时间:2025-04-15 来源:农民日报 阅读次数:

    近日,第十二届植物生长调节剂发展与应用交流会在云南省昆明市举行,会议由中国农药发展与应用协会主办,中国农药发展与应用协会植物生长调节剂专业委员会(以下简称“植物生长调节剂专委会”)、云南云大科技农化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云大科技”)承办,来自全国各地植物生长调节剂生产经营企业、科研院校、植保药检等单位的代表齐聚一堂,共话政策导向、技术突破与产业升级,为推动行业高质量发展凝聚智慧力量。

科学用药 植调产业锚定新航向

  植物生长调节剂指对植物的生长、发育起调节作用的农药,它们在较低浓度下即可对植物的生长发育表现出促进或抑制作用。近年来,它正以用量少、见效快、效益高的独特优势,在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提升农产品品质、增强农业抗逆性等方面发挥关键作用。

  截至2024年底,我国共登记农药有效成分748个(不含仅限出口),其中植物生长调节剂(含植物诱抗剂等)78个,占比达26.1%。登记的植物生长调节剂产品以可溶液剂为主,绝大部分为低毒或微毒产品,生物活性高、环境影响小,已成为实现绿色农业转型的重要抓手。

  “植物的一切生命活动都离不开调控物质的参与,而植物生长调节剂就是一类这样的生长物质。”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农药与药械处副处长张帅表示,植物生长调节剂不仅能够调节作物生长节奏,还能显著提高产量、改善农产品品质。从播种时促进种子萌发,到生长中期调控植株形态,再到后期促进果实成熟,植物生长调节剂贯穿作物生长全程。

  张帅指出,近年来植物生长调节剂登记产品数量稳步增长,但使用不当也会带来风险。若施药时期把握不准,或施药剂量不合理,不仅无法达到预期效果,还可能导致药害,影响作物生长。因此,科学用药指导显得尤为关键,这需要农业技术人员加强对农户的培训,普及正确的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确保植物生长调节剂的使用安全有效。

  “未来,以植物生长调节剂作为核心的‘一喷三防’‘一喷多促’等将作为农业防灾减灾的常用解决方案,实现对农作物全方位、立体化的保护。”中国农药发展与应用协会会长周普国表示,随着农业现代化和绿色植保的发展,植物生长调节剂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市场需求也在不断增加。

  植物生长调节剂该如何实现绿色可持续发展?周普国强调,一是推动产学研深度融合,加快产品创新;二是加大应用推广力度,做好试验示范;三是加强国际合作,提升国际知名度;四是注重安全与环保。同时,要推动绿色调节剂的研发,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科研破局 植调技术解锁新动能

  近年来,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植物生长调节剂领域的新技术、新产品如雨后春笋般涌现,不仅成功突破了环境和遗传因素对作物生长的限制,还显著优化了作物品质,延长了作物的储藏寿命,为农业生产带来了革命性的变革。会上,来自各个科研院校的专家学者结合实际案例,系统分析了植物生长调节剂在不同作物和区域中的应用效果。

  “植物生长调节剂拥有精准调控、效应独特、抗逆稳产、环境友好等独特优势,但当前我们的作用机制基础研究还不足,施用技术也比较粗放。未来我们要加快生物合成制备、应用技术智能化等方面的研究,提高其使用效率和效果。”植物生长调节剂专委会主任委员、北京农学院院长段留生指出。

  作为一类新型植物激素,独脚金内酯能够抑制植物分枝、调控植物株型,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北京农学院教授赵汗青在会上重点介绍了独脚金内酯合成与信号调控活性化合物的研究进展及应用前景,为植物生长调节剂的研发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向。

  山东农业大学教授刘峰围绕农药智能释放与靶向高效新制剂的研究、应用作了汇报。他认为,农药剂型、施用技术、环境条件和作物特性等因素都会影响农药的利用率,借助智能响应系统、生物识别技术和纳米载体技术能提高靶向性。

  “通过绿色生物合成技术,利用微生物或酶等生物催化剂合成的植物生长调节剂,具有反应条件温和、选择性高、环境友好等优点,符合可持续发展的要求。”郑州大学教授张一折详细介绍了绿色生物合成新技术在植物生长调节剂研发中的应用,为降低植物生长调节剂的生产成本、减少环境污染提供了新的途径。

  中国农业大学农学院教授谭伟明对我国植物调节剂的新品种创制与产业化发展进行了展望,强调在当前全程机械化管理背景下,对植株性状高效调控的需求日益迫切,新品种创制是推动农业绿色发展的刚需。

科企创新 植调应用开拓新蓝海

  从2017年到2023年,中国的植物生长调节剂市场规模从60多亿元增长到90多亿元,8年间增幅超40%,行业呈现出高速增长的态势。据预测,到2030年,全球植物生长调节剂市场规模或将达到42.9亿美元。当前,植物生长调节剂企业积极创新,不断探索新的应用领域和实践路径。

  作为植物生长调节剂中的“明星产品”,芸苔素能调节植物激素平衡且适用作物广泛,近年来应用价值日益凸显。然而,其持效性短、易因施用时机偏差导致作物错过关键生长期等痛点也备受关注。对此,云南大学教授、国家芸苔素内酯类产品技术中心主任李良指出:“延长芸苔素生物效应的持效性是芸苔素行业发展和突破的趋势。”

  会议期间,代表们实地参观了云大科技,其园区是全球最大的芸苔素类原药的生产基地,年产达2吨。在生产车间全自动化的流水线上,一瓶瓶制剂排列整齐,被逐个装满、密封、贴标、装箱,然后发往全国各地的市场。该公司通过DNA生物调控技术,在28-表高芸苔素内酯的基础上,将持效期从5~7天大幅延长到10~15天,持效期是传统芸苔素的两倍,更好地实现作物精准调控。

  “我们正在推广‘开根生力生调养三合一’方案,针对传统生根产品‘只生根、不养根、易早衰’的问题,以根系健康为核心,在DNA生物调控的基础上,靶向控制根部微生物及改善土壤环境,通过精准干预植物根系的基因表达,为作物生长提供更有力的支持。”公司市场部部长侯仰毅告诉记者。

  在小麦生长发育过程中,经常会遇到各种逆境胁迫,如苗期暖冬或早霜,易使幼苗长势过旺或较弱;在分化期,倒春寒和晚霜冻害造成穗发育不良;在中后期,干旱缺雨会促使小麦早熟,雨后天晴又易产生高温逼熟,这些问题严重影响小麦的产量和品质形成。“针对这些状况,我们对小麦实施化控栽培,从调控内源激素和调节内部代谢的角度出发,主动调控植株的生长发育,协调个体与群体的生长,保障小麦的优质、高产、稳产。”济南一农化工有限公司技术部部长李运恒表示。

  来自江西新瑞丰生化股份有限公司、成都新朝阳作物科学股份有限公司等企业的代表也展示了当前植物生长调节剂的最新应用成果,如再生稻丰产技术方案等,为行业发展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向。

  这场汇聚创新力量的盛会,为行业搭建了一个高效的交流平台,在政策引领、科技驱动、市场导向的共同作用下,植物生长调节剂产业将迎来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推动农业高质量发展作出更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