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三农服务 > 正文

及时浇水抗旱 让小麦喝饱“拔节孕穗水”——访河南农业大学教授、农业农村部小麦专家指导组和防灾减灾专家指导组顾问郭天财

时间:2025-04-09 来源:河南日报农村版 阅读次数:

     □本报三农全媒体中心记者 王侠

  清明过后,我省小麦已全面进入拔节孕穗期。

  小麦浇水有讲究,农谚说“一水晚,二水赶,三水看”。小麦拔节孕穗期是生长最快的旺盛期,需水需肥量激增,需要赶早浇灌拔节水,满足此期足够的水分需求,稳定成穗数、促进穗花发育成粒。小麦拔节孕穗期麦田管理应该着重注意什么?当前全省小麦苗情、土壤墒情如何?如何预防春旱对小麦生产的影响?4月8日,记者就这些农民关切的问题,采访了河南农业大学教授、农业农村部小麦专家指导组和防灾减灾专家指导组顾问郭天财。

  记者:小麦拔节孕穗期有哪些生长特点,在此期间麦田管理应该着重注意什么问题?

  郭天财:拔节孕穗期的小麦根、茎、叶、蘖、穗等营养器官和生殖器官同时进入旺盛生长期。在此期间,小麦的茎秆迅速伸长,叶片面积不断增大,根系进一步扩展,幼穗加快分化,需要充足的水分来维持其正常生理活动,促进生长发育和产量形成。此期既是小麦一生中生长速度最快、生长量最大的时期,也是决定亩穗数、穗粒数多少,并为粒重打基础的关键时期,同时还是小麦一生中需水需肥的高峰期与反应敏感期。

  若此期遭遇干旱,小麦根系无法从土壤中吸收足够水分以补偿蒸腾损失,使植株体内水分收支失衡,进而影响茎叶生长,光合作用减弱,干物质积累减少,幼穗发育异常,导致分蘖成穗率和穗粒数锐减而严重影响产量。

  记者:当前全省小麦苗情、土壤墒情如何?

  郭天财:当前我省小麦苗情长势总体较好,但已有一个多月无有效降水,加之气温偏高,有风日数多,土壤失墒快,麦田土壤旱情显现并有持续加重发展趋势。据气象部门分析,自3月4日以来,全省平均降水量仅为5.9毫米,较常年同期平均33.1毫米偏少82%;全省平均气温12.5℃,较常年同期偏高1.8℃,且多地出现日最高气温超过30℃的历史极值;全省平均干燥日数24.1天,较常年同期偏多11.4天;截至4月7日,全省有29.7%的站点已达中旱及以上等级,9%的站点达重旱标准。另据气象部门预测,4、5月份全省降水仍然偏少,气温持续偏高,麦田旱情将进一步加重发展,会对小麦成穗、籽粒形成和灌浆带来极其不利影响。

  记者:怎样采取措施有效预防春旱对小麦生产的影响?

  郭天财:针对目前全省麦田旱情持续加重态势,当务之急就是要抓紧抓好抗旱浇麦工作。为此,各地一定要充分认识到春旱对小麦生产影响的严峻性,增强抗旱浇麦的紧迫感和责任感,坚决克服靠天等雨思想,切实把抗旱浇麦作为当前最重要、最紧迫的工作来抓;充分挖掘水源,并利用各种水利设施和抗旱机具,广泛动员组织农民群众开展科学抗旱浇麦,努力做到能浇一亩是一亩,多浇一分是一分,最大限度满足小麦生长对水分的需求;没有水浇条件的丘陵旱地,可因地因苗制宜,适时叶面喷施磷酸二氢钾和含有聚谷氨酸、黄腐酸钾等水溶性肥料,并注意加大喷水量,以减缓旱情对小麦生长的影响,稳定成穗数,增加穗粒数,巩固发展全省小麦苗情长势持续向好态势,全力以赴夺取今年夏粮丰产丰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