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导引领 “豫”见和美
□本报三农全媒体中心记者 王侠
今年河南省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实施乡村建设提质工程。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统筹县域城乡规划布局,分类推进乡村建设片区化、组团式发展,培育20个省级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先导区。
以片区化理念为抓手,以和美乡村建设先导区为载体,加快形成一批可实施、可复制、可持续的发展模式,推动乡村全面振兴,成为今年我省“三农”工作的主线任务。
乘着政策的“春风”,和着牡丹的清香,4月9日,全省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推进会将在洛阳召开,总结交流我省学用“千万工程”典型经验做法,谋划乡村未来发展。
2024年我省怎样探索出“片区化”推进和美乡村建设的发展路径?2025年“片区化”首入政府工作报告,传递哪些重要导向?“片区化”推进和美乡村建设的有力抓手是什么?为啥需要和美乡村建设先导区?和美乡村建设先导区以何为“先”,全省各地应该向先导区学习借鉴什么?
“片区化”从何而来
上下联动、同题共答
建设和美乡村,河南如何形成“片区化”理念,如何探索出了“片区化”推进的省域路径?
自2024年以来,我省深入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坚持片区先导、分类指导、典型引导,初步探索出了“片区化”推进的省域路径,为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提供了“河南方案”。
这是我省通过上下联动、同题共答和试点引领与全域推进相结合找到的关键抓手。
一方面,我省高度重视和美乡村建设,为探索总结不同地形地貌和资源禀赋条件下推进乡村建设的机制模式,2024年5月20日、8月26日、10月12日,先后在周口、济源、南阳召开全省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平原农区)(丘陵片区)(山区片区)现场会。在全国首场“片区化”现场会前,河南率先给出“片区化”推进省域方案。连续三场省级层面“片区化”现场会,也标志着“片区化”推进和美乡村建设“河南方案”成型。
另一方面,我省各地深学活用“千万工程”经验,兰考、济源、西峡等地以片区组团发展为抓手,探索出了各具特色的“片区化”推进和美乡村建设的市域、县域方案。
平原片区兰考县,是我省粮食主产区,地势平坦,耕地集中连片,利于机械化、规模化种植。劣势是人多地少,以传统种植业为主,经济作物和高效设施农业规模较小,产业链短,农产品精深加工不足,附加值低,农业生产没有形成规模效应。
2024年以来,兰考县推进“田村一体”片区化建设。以“片区化”发展的理念,统筹高标准农田和乡村建设一体化规划、一体化推进、一体化管理,一体规划设计路网、水网、林网、电网、数网,完善村内基础设施。同时,为增加农民收入,发展乡村富民产业,把产业发展与乡村建设一体规划、一体建设、一体运管,打造“连点成面、田村一体、产村融合”的良田美景。
丘陵片区济源,地块分散且坡度大,土层薄且贫瘠,耕地质量不均;农业结构单一,缺乏特色经济作物或高收益产业;产业链条短,农产品加工业薄弱,附加值低。但其独特的地理和生态条件也为做好“土特产”文章,发展乡村康养旅游产业提供便利条件。
济源示范区实施“五个联动”,让片区内各个乡村联建共富,握指成拳,实现从单打独斗到抱团共赢;坚持“五个程序”,让片区内每个乡村建设得各具特色,各有新意,可持续发展;调动“五个资源”,让片区内闲置资源焕发“青春”,通过“三五”模式打造“农文旅体康”融合发展的和美乡村升级版。
山区片区西峡县,普遍存在交通不便、农村基础设施薄弱、乡村规划不够完善、乡村建设内生发展动力不足。优势是地处伏牛山腹地,森林覆盖率高,利于发展林果、中药材、食用菌、农文旅等特色产业,西峡县建立的“菌果药旅”产业链,产业综合效益达360多亿元,把生态资源优势转变为产品优势、产值优势。
西峡县以绿色为本、产业为基,蹚出一条“片区联动、组团发展、城乡融合”的山区乡村建设新路子。依托国(省)道干线公路网、地形地貌、人流、物流等要素集聚特点,一体化规划设计“1+4”产业发展五大示范片区,组建五大片区建设专班,“五区并举”统筹推进片区发展,强化辐射带动作用,推动产业集聚、人口集中,让老百姓就近就地就业的同时,享受到更多更好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
走过平原、丘陵、山区……在全省各地一步步探索与实践中,“片区化”理念与“片区化”优势逐步形成:“片区化”强调以区域为单元,统筹规划城乡资源、产业布局和基础设施建设,打破村域分割,避免以往乡村发展“各自为战”的弊端,实现乡村发展的协同效应和规模效应;“片区化”发展促进乡村产业由单一化向多样化、综合化升级,形成区域化产业链条,提高乡村经济的抗风险能力和可持续性。
今年“片区化”首次写入省政府工作报告,这也标志着河南将在乡村建设中更加注重科学统筹和整体推进,体现了河南乡村建设从“小而散”向“片区化、组团式”推进的战略转型。
何为先导区,为何要建先导区
集成区探索新路子、试验田树立新标杆
2024年省农业农村厅公布并培育16个和美乡村建设先导区,2025年河南将培育20个省级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先导区。何为先导区?为什么要建先导区?
和美乡村建设先导区,就是以村庄为基础单元,以集镇为中心,以产业布局为纽带,小切口入、全方位融,通过连片规划、资源互补、产业协同、利益共享、整体提升,集成推进城乡融合、三产融合、三生融合、五大振兴,把乡村建设、产业发展、乡村治理等方面探索的先进模式、先进理念集成应用到先导区建设中,增强片区发展的协同性、联动性、可持续性,促进区域内均衡发展,加快形成一批可实施、可持续、可复制的发展模式,推动乡村全面振兴工作取得突破性、引领性成果。
“提供新模式、树立新标杆”。和美乡村建设先导区是河南以“片区化”理念推进乡村建设的探索和实践,是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重要载体和有效抓手。通过打造和美乡村建设先导区,河南不仅为乡村全面振兴提供了新模式,也树立了城乡融合发展新标杆。
2025年,河南以“片区化”理念为引领,发挥和美乡村建设先导区“系统集成”和“先导引领”两大关键作用,实施乡村建设提质工程,着力把集中连片先导区打造成改革成果的“集成区”、农村改革的“试验田”。
先导区以何为先
模式创新、路径突破
作为探索和美乡村建设新模式的“排头兵”,先导区如何发挥示范引领作用,各地应该向先导区学习借鉴什么?
探路子、树样板。在“片区化”推进乡村建设中,先导区走在创新前列,把乡村建设、产业发展等方面探索的先进模式、先进理念集成应用到先导区建设中,形成一批可复制、可持续的发展模式。
嵩县环陆浑湖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先导区是洛阳集中连片推进和美乡村建设的代表,向该先导区学习:通过先导区建设带动农民持续增收。
“以有效增加群众收入论英雄”。该先导区深化利益联结机制,探索“片区+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联农带农模式,创新“4321”产业收益分成模式和“租金+薪金+管理金+奖金”四金叠加利益联结机制,带动近1.5万户群众种植中药材年均增收1.5万元。在环湖新文旅产业发展中,探索推广“631”、四优先一保障利益联结方式,实现互促共进、多方共赢。
向潢川县乡村振兴示范片区学习:做好先导区建设要素保障。
该先导区着重突出抓好要素保障:强化资金保障。创新投融资机制,成立河南光州振兴乡村公司,探索“示范区+公司”建设模式。在2024年整合财政资金7.03亿元的基础上,坚持每年新增财力30%以上投入,撬动金融、项目、社会资本投向先导区建设。强化运行管理。组建先导区工作专班,实行“乡村振兴指挥部+工作专班+平台公司”的运行机制,探索政府保障支持、企业主导运营、金融保险助力、群众参与收益的“四位一体”共富模式。
向西峡县“菌果药旅”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先导区学习:以工业化理念、产业链思维推动产业连片发展。
该先导区以工业化理念解决农业“小散弱”痛点,以产业链思维打破产业边界,通过连片规划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持续壮大“菌果药旅”产业,为推进三产融合,推广“企业+合作社+农户”发展模式,全县8.3万农户、823家合作社与宛西制药、仲景食品等126家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结成利益共同体;在双龙集、西坪等集镇建设食用菌专业化市场、猕猴桃市场,在城郊接合部建设省部共建国家级食用菌产地交易市场,形成县级有示范片区、先导区,乡镇有产业集群、现代农业产业园,村内有工贸小区、物流园相支撑的片区发展态势,实现农民增收、村集体经济发展、企业产业链条持续壮大的“三方共赢”。
“头雁领航、群雁齐飞”。全省20个先导区覆盖平原、丘陵、山区、盆地等不同地貌,通过打造标杆性示范片区,先导区“头雁”发挥在模式创新、路径突破、资源整合等方面引领作用,从“点上开花”到“全面出彩”,从示范引领到全域共富,推动美丽乡村向和美乡村的精彩蝶变,为全省乃至全国提供可借鉴的“河南样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