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三农服务 > 正文

全球玉米库存30年新低!对我国饲料业有何影响?

时间:2025-04-07 来源:中国畜牧兽医报 阅读次数:

   全球玉米库存跌至近30年新低,扣除中国库存后,可用玉米仅8700万吨,创1995年以来最低水平!这场“粮仓告急”的危机,让饲料厂老板们夜不能寐,毕竟玉米价格上涨,将直接导致饲料成本飙升!全球玉米库存下降的消息可能确实反映了供需紧张的现实,但也不排除国际粮商或投机资本利用这一消息推高价格的可能性,需要我们冷静观察,沉着应对。
  全球玉米价格越涨越猛的两大推手。
  首先,南美天气“火上浇油”。阿根廷遭遇严重干旱,玉米减产风险高达20%,巴西二季玉米播种进度仅5.3%,远低于去年同期的19.8%。南美两大玉米主产国双双出事,国际粮商疯狂抢粮,创下10年新高!
  其次,美国库存“捉襟见肘”。美国玉米库存用量比降至10.2%,投机基金大举押注玉米期货上涨,2024—2025年度玉米出口销售同比增加28.2%,需求强劲,推高价格。
  玉米涨价将给我国饲料业带来哪些影响?
  影响一:成本压力“雪上加霜”。玉米占饲料成本超60%,每吨涨价100元,饲料厂月成本就会激增,直接导致饲料企业的利润空间被压缩,部分小型饲料厂甚至可能面临亏损的困境。
  影响二:国内饲料价格上涨。在成本的推动下,国内饲料价格必然会出现上涨。以猪饲料为例,由于玉米价格的攀升,猪饲料价格每吨可能上涨100~300元不等。不仅增加了养殖户的养殖成本,还可能导致肉类价格的波动。如果养殖户为了维持养殖规模而增加投入,又可能面临更大的经济压力,一旦肉类市场价格不理想,将遭受严重损失。
  影响三:替代原料“天花板”暴露。小麦、高粱替代比例已达15%,但这些替代品蛋白含量低、适口性差,增加料肉比,长期替代也可能影响养殖效率。这使得饲料企业在寻找玉米替代原料时面临困境,无法大规模使用替代原料来降低成本,进一步加剧了饲料价格上涨的压力。
  影响四:供应链“抢粮大战”一触即发。若国际价格失控,国内储备粮投放可能收紧,中小饲料厂“抢粮”竞争将白热化。这可能导致饲料原料供应不稳定,一些企业可能因无法及时获取足够的原料而减产甚至停产,进一步影响饲料市场的供应,推动饲料价格上涨。
  成本暴涨,饲料业应该如何破局?
  面对全球玉米价格飙升致使饲料成本暴涨的严峻形势,饲料业也不能坐以待毙,需从技术革新、产业协同等多个维度积极探寻破局之路。
  第一,技术创新是核心驱动力。深度挖掘非常规饲料资源,如玉米秸秆发酵后成本大幅降低且蛋白含量翻倍,黑水虻幼虫处理餐厨垃圾产出高蛋白虫粉,可显著降低水产饲料成本。
  第二,升级饲料配方技术。依据动物生长阶段精准配置营养,减少对高价玉米的依赖,研发添加剂提升饲料转化率。
  第三,产业协同合作至关重要。饲料企业要与上下游紧密联动,和原料供应商签订长期合同保障供应,与养殖企业合作优化产品。
  多措并举,饲料业方能在危机中突围,实现可持续发展。
  若全球玉米危机持续,2025年饲料行业或将迎来大规模洗牌,技术落后的大量中小型饲料厂或被淘汰!但这场全球玉米供应危机既是挑战,更是我国饲料业技术升级与供应链重构的契机。守住粮仓,不如再造粮仓;依赖进口,不如颠覆规则。通过政策引导、技术创新与全球化布局,我国饲料业有望从“被动应对”转向“主动破局”,在全球粮食博弈中占据更有利地位。
  正所谓“居安思危,思则有备,有备无患。”共勉!
  张瑞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