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三农服务 > 正文

2025年春季黑木耳生产技术指导意见

时间:2025-04-03 来源:全国农技推广网 阅读次数:

当前,我国北方春—夏栽培黑木耳处于菌包开口催芽阶段,南方冬—春栽培黑木耳处于出耳中后期,正是产量和品质形成的关键时期。针对当前气象条件和黑木耳栽培生产特点,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会同国家食用菌产业技术体系、农业农村部蔬菜专家指导组,研究提出黑木耳春季栽培管理技术指导意见。

一、北方春—夏栽培

(一)温度管理。根据当地气温及变化趋势,确定菌包进场和开口时间节点,采用棚室设施或者露地集中催芽模式,确保芽口菌丝恢复、原基发生和耳芽发育全过程的菌包内温度控制在15—25℃范围内,尽量避免偏离适宜区间。可利用昼夜气温差异,通风控温;可利用日照增温能力,调整草帘(遮阳网)苫盖控制温度。遇异常低温时,可减少通风、增加覆盖物,利用菌丝生长产热提温;遇异常高温时,可向棚室棚膜或集中催芽覆膜上浇水,以降低出耳环境温度。

)湿度管理。芽口菌丝恢复和原基发生阶段,向空间喷雾状水,控制菌包周边环境相对湿度在75%—85%;耳芽发育阶段可向菌包少量浇水,使耳芽吸水膨胀,菌包周边环境相对湿度在85%—100%。及时检查,防止湿度偏低造成芽口过干,导致菌丝恢复和原基发生效果差,造成“瞎眼口”。在温度异常时停止喷水并加强通风,降低环境湿度至50%以下,以避免耳芽异常生长和减少杂菌感染风险。

)通风管理。随着菌丝恢复、原基发生和耳芽发育,在尽量保证环境温度和湿度的前提下,逐步增加通风时间和通风量,控制菌包所处环境的二氧化碳浓度不高于0.2%。遇到异常高温高湿环境时,要除去所有覆盖物,进行彻底通风。

)光照管理。原基发生阶段可进行光照刺激,耳芽发育阶段可加强至全日光照射。

二、南方冬—春栽培

(一)强化中后期管理。随着春季气温逐步上升、连雨天气迫近,菌棒(包)袋料分离将愈发严重,培养料表面杂菌基数高、黑木耳菌丝活力降低。要利用有限的低温少雨天气,不再实行“干湿交替”管理,尽快浇水催长,早长早收。棚室栽培中,可苫盖棚膜避免连雨天气造成烂耳流耳。

(二)及时采收干制。密切关注天气变化,宜尽早完成黑木耳采收和干制,防止高温和连雨天气造成的品质下降和产量降低。采用有防雨膜的晾晒棚,摊薄加快晾干。遇阴雨天气不易晾干时,可与干木耳混合以降低含水量。机械烘干时,干燥热风温度不能高于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