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铁杆烟农到致富带头人——记唐新付的37年种烟路
□封文昌
今年57岁的唐新付,是社旗县太和镇闫店岗村出了名的铁杆烟农。
初中毕业的他从1988年开始学种烟。“当时种一亩烟叶,采收后卖了正赶上给家里两个孩子缴学费,真是救了大急!”3月20日,谈起30多年前的种烟经历,唐新付脸庞上依然有着掩盖不住的小兴奋。
一向认真的唐新付对待种烟这件事同样认真,而且更执着。从开始在自家责任田里轮茬种烟,到后来租地种烟,年年获得好收成,他慢慢成了远近闻名的种烟能手。靠种烟,他给两个孩子每个开学季都顺顺利利缴上了学费,而且还供应他们攻读硕士研究生。2005年,先行致富的唐新付当选村委委员,2008年,又光荣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担任村干部后,唐新付一边当好群众的“服务员”,一边主动当起村里的烟技员,无偿为烟农提供育苗、整地、移栽、管理、烘烤等生产技术指导。时间来到2012年,唐新付不再小打小闹,而是与他人联合种植烟叶200多亩,不仅起到了规模生产的带头作用,还安排50余人在自家烟田打工增收。
种植烟叶37年,唐新付早已经成为行家里手,前来向他学习取经的大有人在。2021年,邻村村民唐鸿林找到唐新付,表达想向他拜师学习种烟的想法。唐新付给他耐心细致地讲解烟叶种植的优惠政策、技术要领、注意事项,让他吃上了“定心丸”。当年,他试种5亩烟叶,获得了可观的经济效益,高兴得快要蹦起来。
探索烟菜轮作是唐新付带领群众种烟致富的一大亮点。根据烟叶生产时令和预留烟方茬口,他多方考察论证,于2022年8月底把烟秆砍掉后,用大型机械旋耕施肥,种上萝卜、白菜。当年,当别人种的萝卜、白菜一斤要价八分钱也无人问津的时候,唐新付种植的198亩萝卜、白菜早已高价售罄,亩均纯收入达6700多元。以至于唐河县少拜寺镇一位烟农驱车20多公里前来取经,一见面就直呼:“俺种的萝卜卖不出去,只得旋进地里当肥料。但是老唐,你是咋整的?”
辛勤努力下,唐新付不仅带动周边20余户烟农和自己一样走上富裕之路,而且给周边群众带来实实在在的收益,平均每年吸纳20多人在烟田务工,发放务工费20多万元。40多岁的村民王书琴因丈夫患病、孩子年幼不能外出打工,就在唐新付家的烟田帮忙干些杂活,每年收入2.5万元左右。她逢人就感激地说唐新付的烟田就是她家的“小银行”。
“我是党员干部,带领群众致富责无旁贷。下一步,我计划成立烟叶种植科技创新协会,对烟叶轮作套种进行探索,让土地得到合理有效利用,让烟叶成为增收的‘黄金叶’。”唐新付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