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三农服务 > 正文

我国宠物饲料安全风险及监管中亟待解决的问题

时间:2025-03-28 来源:中国畜牧兽医报 阅读次数:

      上海市农业科学院农产品质量标准与检测技术研究所 孙国荣 陈磊 上海科立特农产品检测技术服务有限公司 金琦琦 周静
核心提示
  近年来,我国宠物饲料行业发展的规模和速度惊人,市场份额不断增大,同时也显露出不少问题。本文侧重于宠物饲料质量安全,从宠物营养要求特点出发,对存在的有害微生物、霉菌毒素、药物及添加剂、有毒有害元素等风险因素进行分析总结,同时提出质量安全监管中限量标准、检测方法和监管体系中存在的亟待解决的问题.希望对生产加工、科研开发、监管工作提供参考。
  随着我国人民生活条件不断改善、社会结构不断变化,饲养宠物已经成为一种较为普遍的现象。2022年我国宠物经济产业规模达到4936亿元,同比增长25.2%,预计2025年将达8114亿元。随之而兴起的宠物饲料行业的规模也连年增加,如2021年我国宠物饲料生产规模达到113万吨,较2020年增长17.3%,较2019年增长29.9%。宠物饲料产品不断丰富,中国已成为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大宠物市场。目前我国宠物产业仍处于快速发展的初期,在快速发展的过程中已呈现出一定的特点,但也存在一些问题需进行探讨。
  宠物饲料是指经过工业化生产,供宠物直接食用的宠物食品,包含配合饲料、添加剂预混合饲料及为了实现奖励、刺激咀嚼、互动等目的而设计的其他食品。宠物饲料根据其形态和功能可以划分为:宠物干粮、宠物湿粮、宠物零食和宠物营养保健品等。本文从宠物饲料的营养特点、目前主要存在的风险因子、法律标准要求及监管中亟待解决的问题进行综述。
宠物饲料特点
  由于宠物自身的经济和伴侣特点,其饲料也有别于猪、禽等养殖动物。我国居民饲养的主要宠物为猫、狗,故下文主要介绍猫、狗饲料的特点。
  宠物对蛋白质营养要求较高,蛋白质来源主要为动物源性产品
  宠物饲料中的蛋白质除了要满足宠物一般生长、生理需求外,还要满足其皮毛、健康等需要。在宠物生长期,日粮粗蛋白质(动物蛋白)含量一般要超过22%。一般畜禽饲料蛋白质来源以植物性饲料为主,如大豆、棉籽粕、菜籽粕、花生等油料籽实类饼粕,以及大麦、小麦、玉米等;能量来源也以植物性饲料为主,如玉米、小麦、大麦、麸皮等。畜禽饲料中植物性产品含量较高,一般在90%以上,而在宠物饲料中蛋白质多由动物性产品提供,如牛肉、鸡肉、鱼肉等肌肉类,以及动物脏器和动物骨头等,也有不断研究开发的如蚌肉等水产品生产的副产品。
  宠物对脂肪营养有要求,宠物饲料中油脂含量较高
  在畜禽饲料中,能量来源多以玉米为主,一般情况下不需要考虑油脂的特殊添加,美国国家研究委员会(NRC)标准中也没有脂肪的含量要求。但是,宠物为了维持皮毛光洁需要摄人较多的不饱和油脂。在我国全价宠物食品国家标准中,成年狗饲料中脂肪含量要求≥5%(GB/T 31216—2014),成年猫粮中脂肪含量要求≥9%(GB/ T31217—2014)。宠物饲料中脂肪一般由植物油脂、动物油脂来提供,且需要特别添加亚油酸、花生四烯酸等不饱和脂肪酸。
  宠物营养需求复杂,宠物饲料中特殊添加剂含量高
  相较于畜禽等养殖动物而言,宠物更要关注个性化需求,例如,宠物皮毛需要亮泽顺滑、保有品种特有的颜色,宠物的体型需要符合品种特有的审美要求,不能太胖或太度,宠物的牙齿、脚爪等的健康也需要特别关注等。为此,不同种类的宠物营养需求复杂,再加上高蛋白、高油脂等营养特点,抗氧化、防腐、适口以及加工助剂等特色添加剂需求增加,宠物饲料中各种特殊添加剂的含量一般较高。
宠物饲料的主要安全风险
  有害微生物风险
  宠物饲料中的致病微生物不仅危害宠物健康,还可能对人产生共患病风险。荷兰一项关于饲料、动物健康、人类食源性疾病的调查研究发现,饲料是重要媒介,其中主要微生物是弯曲菌属和沙门菌属的细菌。我国相关研究显示,宠物饲料中主要的微生物风险是大肠菌群和沙门氏菌。如史思等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动植物检疫局《出口西欧等国家宠物饲料的卫生要求》对某地区宠物饲料中微生物进行评价,结果显示,宠物饲料成品的大肠菌群不合格率为29.27%,沙门氏菌阳性率为0.81%。秦超等对《2012—2020年欧盟食品和饲料预警通报》进行分析,结果显示,在被通报的饲料中,宠物饲料检出沙门氏菌1082起,占总数的46.74%,大肠杆菌超标182起,宠物饲料占45.60%。微生物风险在鲜食宠物饲料中尤为突出,陈国等对抽检的36款鲜食猫粮产品进行微生物检测,88.89%的样品不符合商业无菌要求。宠物饲料还可通过宠物对人类造成共患疾病风险。
  宠物饲料的微生物风险主要来源于其中的动物源性饲料。由于宠物营养自身的特点,其饲料中大量使用动物源性产品,而动物源性饲料最易被沙门氏菌污染,如果后续加工、使用过程处理不当,极易造成较高的宠物饲料微生物风险。
  霉菌毒素风险
  霉菌毒素是霉菌在生长、繁殖过程中产生的代谢产物。在饲料中具有危险性的霉菌毒素是黄曲霉毒素、杂色曲霉毒素、赭曲霉毒素等。黄曲霉毒素对动物产生极强的细胞毒性,可致癌、致突变。宠物饲料中霉菌毒素的污染程度不容乐观。张科等对欧盟食品和饲料快速预警系统网站发布的2006年1月至2014年12月的395份通报信息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显示,欧洲进口宠物食品通报中,与黄曲霉毒素有关的共62次,占通报总数15.7%。龚阿琼等对2018年市场上采集的24份饲料样品进行检测分析,对宠物饲料中霉菌毒素的污染情况进行统计,结果显示,所测样品中玉米赤霉烯酮和呕吐毒素的检出率为100%。黄曲霉毒素B。的检出率为81.3%,玉米赤霉烯酮和呕吐毒素污染的超标率分别为22.2%和62.5%。
  宠物饲料中霉菌毒素风险可能与饲料原料有关。张勇等2021年共检测1025份饲料和饲料原料样品,霉菌毒素阳性率99.51%,呕吐毒素检出率达到88%以上,其中小麦及小麦麸、配合饲料中呕吐毒素检出率为100%,而且89.85%的样品含有3种霉菌毒素。赵盼盼等对2020—2021年植物性饲料中黄曲霉毒素进行检测,在11种原料中检出9种,超标3种,玉米及其副产物中伏马病毒的检出率高达53.12%。鉴于目前我国饲料原料中普遍存在的霉菌毒素,宠物饲料使用这样的原料无疑会产生较大风险。
  药物及添加剂风险
  滥用药物、超量添加或非法添加国家监管的药物或添加剂,不仅增加细菌耐药性,危害宠物健康,同时也会危及人类健康。例如,2007年美国宠物饲料致死猫狗事件、2008年三鹿奶粉事件、苏丹红、度肉精等事件,都造成极其不良的社会影响。少数商家在宠物饲料生产过程中违反饲料法规,滥用药物、添加剂和添加违禁药物,存在药物残留和添加剂超标和非法添加的风险。由于目前我国宠物饲料行业法律法规和检测手段还不完善,监管不到位,极大提高了此类风险存在的机会。也正是基于此,相关的研究较少。姚婷等利用液相色谱一四级杆飞行时间质谱联用技术,对市场上宠物饲料产品进行筛查分析,结果表明,宠物饲料产品中有2批次存在兽药残留,分别为恩诺沙星10μg/kg、土霉素10μg/kg。除促生长兽药以外,依据宠物饲料高蛋白质、高动物源性原料的特点,主要风险因素有三聚氰胺、丙二醇、抗氧化、防腐剂等,但目前鲜见相关报道。
  有毒有害元素风险
  饲料污染中常见的重金属主要有汞、铬、铅、镉以及类金属元素砷等生物毒性显著的元素,其进入动物体内具有不可降解和蓄积性,不仅对生长性能、免疫性能等造成毒害,而且具有致癌、致畸、致突变性,对环境也具有危害作用。2006年至2014年,进口欧盟的宠物饲料中含化学危害的通报34次,占通报总数的8.61%,其中含重金属危害通报21次,包括砷、硒、汞、铬、铅和钴。其中来源于中国的通报共67起,有6起为铅、砷、镉超标,主要为干水蝇、海藻、矿物质饲料添加剂和向日葵饼。目前国内宠物饲料重金属风险研究较少。农业农村部畜牧兽医局2019年通报2批宠物饲料中铬超标,陈国等对电商平台上售卖的48款不同膨化猫粮进行检测,结果发现,2个样品铬含量严重超标。
我国宠物饲料质量安全相关要求
  为了规范我国宠物饲料质量安全,农业农村部逐步出台了相关的规范和标准。现有相关要求收集和归纳如下:2017年农业部发布了第2625号公告,对《饲料添加剂安全使用规范》进行了修订,其中规定了抗氧化剂“乙氧基喹啉”在犬饲料中的限量为100mg/kg。2018年农业农村部发布了第20号公告,对宠物饲料首次进行规范系统管理。20号文含《宠物饲料许可审核办法》《宠物饲料卫生规定》《宠物饲料标签》等6个文件,从而使得我国宠物饲料行业独立于畜禽饲料和人的食品而被单独管理,成为宠物饲料工业至今最主要的法规体系。20号文件规定,不得使用《饲料原料目录》和《饲料添加剂目录》以外的任何物质生产宠物饲料,宠物饲料卫生质量必须满足《宠物饲料卫生规定》,对7种重金属、3项有机氯污染物、2项微生物、三聚氰胺、亚硝酸盐、氟化物、真菌毒素指标给出限量规定。2018年农业农村部发布第21号文,增补适用于犬、猫的78个饲料添加剂品种进入《饲料添加剂品种目录(2013)修订》,并将原目录中蛋氨酸羟基类似物等25个饲料添加剂品种的适用范围扩大至犬、猫;同时21号文对《宠物饲料卫生规定》中亚硝酸钠的限量要求修订为:限用于水分含量≥20%的宠物饲料使用,最高限量为100mg/kg。按照《遏制细菌耐药国家行动计划(2016—2020年)》和《全国遏制动物源细菌耐药行动计划(2017—2020年)》部署,2019年农业农村部发布第194号文,退出除中药外的所有促生长类药物饲料添加剂品种,即在宠物饲料中禁止添加促生长类药物添加剂。在我国生产和销售宠物饲料必须满足这些规定的要求。
宠物饲料风险管理中亟需解决的问题
  限量标准需要进一步完善
  针对宠物饲料中存在的风险因素,我国应进一步细化或完善宠物限量标准。由于宠物饲料含有较多的动物蛋白和油脂,在加工、储藏过程中会伴随出现油脂氧化变质、蛋白质腐败等问题,从而降低宠物食品的货架期。为了缓解加工储藏过程中的氧化、变质和腐败问题,会在饲料中添加防腐剂、抗氧剂。在宠物饲料中使用丙二醇等不仅会增加饲料的爽口性,而且是色素等的良好溶剂,诸如此类的特殊添加剂较多。但我国仅对乙氧基喹啉设有限量,其他均不在监管范畴。另外,微生物污染是宠物饲料的主要风险因素,需限制的微生物种类不能仅限于沙门氏菌。边涛等比对了日本与我国宠物卫生标准,日本对宠物饲料卫生标准微生物要求必须做到无致病菌原料,并在生产中实施温度控制和杀菌处理,而我国并无相关的要求。
  检测方法需要进一步验证和补充
  目前,我国宠物饲料检测多使用畜禽饲料检测标准,专门针对宠物饲料的标准非常少。宠物饲料多油脂、多动物性原料和一般畜禽饲料少油脂、低蛋白,两者在基质方面不同,单纯套用畜禽饲料检测方法,其准确性和精确性需要进一步验证。针对宠物饲料的特色添加物如丙三醇、丙二醇、二甘醇等也缺乏相关检测方法标准。
  风险监测评估体系需要加强
  加大宠物饲料抽检的力度和扩大抽检的范围,尤其是新媒体电商平台,抽检力度应与不断递增的行业规模相适应。对宠物用特殊添加剂用量进行风险评估,借鉴欧盟对进口饲料的通报预警机制,研究和规范宠物饲料安全风险防范机制,以逐步提高宠物饲料的整体水平。
  (原刊载于《中国饲料》2025年第1期)

按回车键在新窗口打开无障碍说明页面,按Ctrl+~键打开导盲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