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中心 > 正文

西峡 产业为基 城乡联动 打造和美乡村先导区

时间:2025-03-25 来源:河南日报农村版 阅读次数:

西峡县回车镇垱子岭村新貌 曹波 摄

户外爱好者在猕猴桃的海洋里骑行 刘鹏 摄

  西峡县五里桥镇稻田村农旅融合项目——帐篷部落 曹波 摄

西峡县猕猴桃小镇 陈思远 摄

  □刘禾 刘剑飞

  产业发展是乡村振兴的基础,是未来乡村承载奋斗梦想、寄托浓浓乡愁的保障。一年之计在于春。走进西峡县“菌果药旅”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先导区,处处是忙碌的身影,洋溢着新的期望。

  “今年县里最大的香菇交易市场就要投入使用了,听说是国家级的,我们的香菇一定会卖得更好。”

  “园子里的猕猴桃更换了新品种、用上了新砧木,今年就要挂果了,这就有了盼头。”

  “今年又开发了几亩地种了中药材,这下又有了新的收入来源。”

  “我们这儿刚刚被评上了3A级景区,这下真的住在了景区里,家门口的生意会越来越好。”

  …… ……

  新的一年,先导区的群众满怀期待。

  2025年,河南省开启“片区化”元年,“和美乡村建设先导区”成为今年河南省乡村建设提质工程的重要抓手。关于“片区化”发展,西峡走在前列。

  2024年以来,西峡县以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为抓手,走出了一条“片区联动、抱团发展、城乡融合”的山区“千万工程”新路径。依托国省道干线公路网、地形地貌、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等要素集聚特点,西峡县规划设计“1+4”产业发展五大示范片区。其中,中部“菌果药旅”三产融合示范先导区经过层层选拔,冲进河南省10个“创制型先导区”第一方阵,位居前列,在全省“率先成型、率先成势、率先出彩”。

  今天,笔者走进西峡县“菌果药旅”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先导区,探究和美乡村建设的西峡方案。

  西峡县“菌果药旅”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先导区处于县域中心位置,含五里桥、回车、丁河三个乡镇,涉及8个社区33个行政村、总人口13.7万人,规划面积808.26平方公里。

  “先导区规划定位非常准确,就是借助城市的带动作用,推动三产融合,对其他片区起到示范引领作用。”西峡县农业农村局局长贾淑华说。

  产业升级 聚链成群 夯实乡村发展基础

  在五里桥镇黄狮村猕猴桃基地,一株株树形整齐的猕猴桃恢复生机,一片片嫩芽钻出枝干,一座座采用高架牵引技术建成的新型棚架矗立于春风中,水肥一体化设备正在精准作业。

  产业示范是先导区建设的一大亮点。“我这个基地共计100亩。当时因为树种老化,县里就出钱出人,帮助我改土壤、改棚架、改品种、改树形,基地一下子就变了样。今年就要挂果了,我非常有信心打响先导区的第一炮。”基地负责人金小童说。

  2021年,西峡县整合项目资金90万元,对黄狮村猕猴桃基地进行土壤改良、果园生草、合理负载等系列改造,辐射带动丁河、重阳、西坪、回车等乡镇20个果园2000余亩基地发展,同时组织开展果农培训、参观、试验等活动,一系列新技术、新设备得到广泛应用。

  先导区建设就是要树好标杆、当好样本。在丁河镇简村产业基地里,香菇和猕猴桃设施农业示范园也成了周边乡镇学习的重点。在这里,农业种植克服了过去简单、粗放、抗风险能力差等缺陷,依据产业特点设立的大棚、精密的数字化设备给广大农民打开了新农人世界的大门。

  数据显示,先导区内成规模种植香菇1亿袋左右,打造猕猴桃基地3万余亩,种植中药材7000余亩,三项产业覆盖先导区70%左右的人口。而这得益于西峡县对于全县特色产业的通盘规划。

  围绕乡村产业发展,西峡县规划设计“1+4”产业发展五大示范片区,即中部“菌果药旅”三产融合示范先导区、鹳河沿线香菇产业区、312国道沿线猕猴桃产业区、328省道沿线中药材产业区和208国道沿线农文旅融合产业区。先导区作为四大产业区结合部,融合发展既是先天优势,也是必由之路。

  融合怎么融?从一棵中药材看“菌果药”的“化学反应”。一棵杜仲成熟后,药用部分被加工成中药材,进入市场,而非药用部分被粉碎后,则来到丁河镇天源山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作为中药材培养基的一分子,成为草本银耳的营养来源。银耳收获后,含中药材的培养基又作为肥料来到猕猴桃基地,替代化肥继续发挥“余热”。

  “菌果药”之间形成的循环经济是西峡县绿色发展的具体实践,而与二产、三产的良性互动则是西峡县利用工业化思维抓产业发展的生动侧写。

  在先导区内,西峡县培育仲景宛药、仲景食品等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32家,带动农产品加工、销售、仓储等企业538家;猕猴桃饮品、果酒,香菇罐头、酱料,中药饮片及配方颗粒等系列产品层出不穷,农产品加工增值率达75%以上。

  先导区产业的蓬勃发展形成了以点带面、拓面成片的良好反应。依托“合作社+农户”“公司+基地+农户”的联动机制,先导区内,镇建有16个乡村振兴产业园,村建有富民加工产业园及工贸小区,使农民就地就近参与产业发展、就业创业,构建起产村、产镇、产城互通新格局。全县4.8万户16.6万人从深山偏远村落搬迁到中心村、集镇和县城居住。2024年西峡县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25944元,分别高出全国2825元、全省4614元。

  以城带乡 综合治理 擦亮乡村发展底色

  先导区是产业的示范区,也是城市的“后花园”。沿着城乡骑行公路骑行、坐着乡村旅游公交采摘、到露营基地烧烤,如今成了西峡县城居民周末的常态。

  近年来,西峡县坚持以城带乡、综合治理的思路,一手抓环境整治,一手抓基层治理,推动城乡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公共服务均衡配置,环境整治全域覆盖,不断擦亮乡村发展底色。

  水韵垱子岭碧波荡漾、石韵刘庄奇石遍布、竹韵黄湾翠竹掩映……走进回车镇,一村一品一韵,一步一景一画。该镇把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作为乡村振兴的基础性工作,坚持以“常态化、低成本、可持续”为原则,探索出农村人居环境整治“345”工作机制,成为西峡县和美乡村建设的样板。

  作为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核心水源涵养区,西峡县坚决扛稳“一渠清水永续北送”的政治责任,将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作为水质保护的有效抓手,积极开展“六清”“六治”行动,以“周四文明实践日”为抓手,深入开展三大秩序整治,扎实开展“四美乡村”“五美庭院”创建,推进厕所革命和垃圾分类,目前共完成改厕5.8万户,改厕户占常住户的95%,农村生活垃圾全部实现焚烧发电,处理率达100%,农村生活污水处理率达70%,实现了生态宜居与经济发展的双赢。西峡县促进乡村产业振兴、改善农村人居环境等乡村振兴重点工作受到国务院督查激励。

  在先导区建设上,西峡县聚焦路域、村域、水域、田域全要素治理,大力实施农村道路畅通、农产品仓储保鲜冷链物流设施建设、数字乡村建设等八大工程,对先导区内村庄进行绿化、美化,全方位改造提升基础设施,探索片区式、辐射式、差异化的“未来乡村”建设模式,绘就了宜居宜业和美乡村新画卷。

  五里桥镇土槽村距离西峡县城10多公里,山地多,耕地少。以前的土槽村基础设施落后,村里连条像样的路都没有,村民不得不外出谋生,土槽村一度成了“吐槽村”。2020年,土槽村抓住北京顺义区和西峡县的对口协作机遇,积极争取资金支持,硬化道路,修建水利,发展特色产业,结合当地实际,立足资源优势,开发建成的爱情小镇,成了远近闻名的网红打卡地,基础设施建设的全面提升,极大地带动了土槽村的旅游发展和经济繁荣。如今的土槽村,村美民富,青山环绕,花海如潮,游客络绎不绝,成了县城美丽的“后花园”。

  西峡县通过科学规划和精准施策,进一步优化资源配置,聚焦水电路网等基础设施,按照差哪补哪、哪差补哪,强化公共服务体系,不断提升先导区公共服务水平,村民的生活质量得到显著改善。

  在完善基础设施的基础上,西峡县还注重培育文明乡风,积极开展乡村精神文明建设,通过文化活动、教育培训和榜样引领,倡导良好的道德风尚,扎实推进移风易俗,塑造了文明和谐的乡村新风貌。

  丁河镇就是典型代表。作为先导区建设的一部分,丁河镇在大力发展特色产业,实现村民收入稳步增长的基础上,积极推进精神文明建设,坚持以文化人、以德润心,强化“四治”融合,充分发挥各村红白理事会作用,借助“一约四会”,不断提升群众的思想素质和文明程度。通过举办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弘扬传统美德,大力推进移风易俗,倡导文明新风,营造和谐乡风,实现了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的协调发展,探索推出的警司访+矛盾纠纷协调化解机制,已经成为南阳市基层治理的“西峡方案”。

  西峡县大力推进城乡精神文明建设融合发展,建立完善全国文明城市建设常态长效机制,坚持城乡一体化,强化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创建,扎实开展党建引领全科网格化治理,深入推进洁美村、富美村、和美村建设,举办“道德模范”“十大孝子”“文明家庭”“星级文明户”“乡村光荣榜”“新时代好少年”等选树活动,大力弘扬厚德包容、实干担当、创新创业、永争一流的新时代西峡精神,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好人好事,培树道德典范,展示道德模范和文明家庭的风采,带动村风、民风明显改善。90%以上的行政村健全红白理事会制度。公众安全感连续两年居全省第一,获得“全国平安建设先进县”荣誉。

  创新机制 打破壁垒 集聚乡村发展要素

  “先导区建设是一项复杂的系统性工作,强调区域统筹、分类推进、资源共享、经济活跃,相关工作机制的协同性、联动性、可持续性尤为重要。”西峡县县长杨明雪说。

  如何统筹?西峡县成立县委书记任政委、县长任指挥长的“一线指挥部”,下设综合协调和食用菌、猕猴桃、中药材、文旅康养四个示范区以及要素保障六大工作专班,每个专班都有一个副县处级以上领导任专班组长,建立联席会议制度、专班推进机制,构建了跨层级、跨部门的协同治理体系,破解了各项工作条块分割痼疾。

  回车镇双河村电商服务中心的成长是其中典型的代表。农产品能不能卖上好价钱,直接决定了农业产业的前景和命脉。为了解决压价、压货等难题,教育部门让出闲置校舍、镇政府出资25万元,搭建电商中心雏形。整合县委组织部、县农业农村局、县乡村振兴局等各类资金200余万元,7个村捆绑建设,围绕电商中心,建设冷库、自动分拣线、自动打包线;利用小额扶贫信贷筹资190万元,解决电商中心收购资金缺乏的问题。

  各类力量与资源的集聚让双河村电商服务中心快速成长,2023年完成销售收入440万元,为周边双河村、东沟村、垱子岭村等7个村增加村集体收入65.4万元。生产到销售环节的“直通车”开启以后,不仅对全镇猕猴桃以每斤高出市场价5毛钱左右的价格予以收购,而且还延伸到周边乡镇,有效解决了产业收益不高、群众信心不足等问题。

  资源集聚带来了发展机遇,而灵活的运营机制则是效益最大化的根本保障。

  “在山的怀抱里畅饮高歌,在水的臂弯里安然入眠。”游客给予五里桥镇稻田村帐篷露营基地高度评价。春光明媚,稻田村帐篷部落迎来客流高峰,周末日客流量200余人次。2022年,稻田村推进“三变改革”,整合村内土地资源,成立稻田村土地集约经营合作社。以土地入股,招引博润园林和西安粤海智汇广告有限公司,投入各类资金1000余万元上马稻田ONE帐篷部落项目。村里负责项目环线打造,公司负责运营,集体收租金,公司靠业绩,探索“企业运营+金融资本支持+社会资本导入+市场化运作”运营模式,年带动村集体经济收入15万元以上。

  乡村之内,西峡县采用“片区党委+共富公司+合作社+农户”运营模式,发展优势产业,实现强村富民;乡村之外,探索“企业运营+金融资本支持+社会资本导入+市场化运作”运营模式,招引有经验的专业团队运营;成立“强村公司”联盟,盘活资源,实现多方共赢。据统计,先导区内先后创建4个强镇公司,16个村联合搭建5个强村公司矩阵,运营前置,置入业态,村集体收入20万元以上村庄有16个,10万元以上村庄有28个,为乡村进一步发展打下了良好基础。

  各项机制的全面发力让先导区建设从政府推动向市场驱动、干群主动上转变,良好的发展成效留住了原乡人、唤回了归乡人、吸引了新乡人,激发万千乡村“我要发展”的内生动力。

  翻开《西峡县“菌果药旅”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先导区建设规划(2025-2030年)》,围绕产业发展,西峡县共谋划先导区规划项目54个,总投资28.7亿元,其中围绕产业上下游配套建设项目达21.9亿元。到2027年,先导区内预计实现综合效益200亿元,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3.6万元以上,所有村集体经济收入达30万元以上。

  “下一步,我们将紧跟‘四高四争先’工作总要求,围绕‘民富县强、幸福西峡’目标,立足实际,持续创新,在产业发展上下功夫,在城乡一体上做文章,在三产融合上求突破,在宜居宜业上打造亮点,不断推进先导区经济高质量发展,为实现乡村全面振兴打好基础。”西峡县委书记马俊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