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中心 > 正文

南召:科技育种激活乡村振兴图景

时间:2025-03-17 来源:南召县融媒体中心 阅读次数:

南召县依托丰富的柞坡资源优势,因地制宜,大力发展伏牛山深处蚕乡的传统产业,将柞蚕养殖作为带动农民增收,促进乡村振兴的一项特色产业来抓,激发群众放养柞蚕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书写“破茧成蝶”的乡村振兴图景。

南召:科技育种激活乡村振兴图景

早春时节,记者在南召县蚕菌发展中心第二原种厂看到,在恒温恒湿的现代化制种车间内,工人们将刚破茧的蚕蛾送入产卵室。待月余后,再把这些经过孵化后的小蚕卵放养到柞坡上,就又循环变成蚕宝宝,蚕宝宝经过吐丝成为蚕茧,蚕茧挂在温度适当的暖房,又变成蚕蛾,这样就开始生命新一轮的蜕变。

南召县蚕菌中心第二原种场技术员韩国强说:“蚕卵孵化大概20天至25天,需要经过暖种-拾蛾-选蛾-装袋-产卵-镜检-浴种-催青等一系列过程,现在我们正在春季制种,二十五天左右我们就要上蚕坡了。”

南召:科技育种激活乡村振兴图景

在技术检验室内,记者看到,蚕卵需经过AI镜检、微粒子病毒检测等8道工序,原种病毒率控制在万分之六以下,远超国家标准。近年来,该县以科技创新重塑柞蚕产业,投入先进的检验设备,培养高水平科研队伍,从源头上阻断了病毒,保证我县一化蚕种的纯性,从而保证了稳定的产量。

南召县蚕菌中心第二原种场副场长张万松告诉记者:“过去制种靠经验,现在每个环节都有科技加持。通过‘暖种—智能选蛾—无菌催青’25天高效流程,今春5000公斤优质蚕种已整装待发,即将‘上山’开启新的生命轮回。”  

南召:科技育种激活乡村振兴图景

作为“中国柞蚕之乡”,南召县拥有得天独厚的150万亩宜蚕柞坡资源,是全国一化柞蚕的重要产区。2024年,全县柞蚕放养量稳定在3000斤以上,产出鲜茧300多万斤,实现产值1.2亿元。在此基础上,该县不断壮大柞蚕产业基地,形成了涵盖育种、养蚕、蚕茧深加工、蚕丝地毯加工、蚕蛹保健品开发生产的完整产业链条。南召的一化性柞蚕已成功获得中国地理标志认证,而南召蚕丝地毯更是占据了全球手工真丝地毯生产八成以上的市场份额,成为南召县的一张亮丽名片。

张德森表示:“我县紧紧围绕蚕业发展实际,坚持质量优先,狠抓培育、引进、推广,实现了以良种促进产业高产稳产,同时,进行养蚕实验与示范,柞蚕品种由单纯的黄色柞蚕发展七色彩蚕,从单纯的放养增加到乡村旅游休闲观光,从而走上了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全媒体记者:王璐 胜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