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粒麦子和一枚鹌鹑蛋的产业传奇 ——安阳汤阴县三产融合启示录
在位于汤阴县城关镇的河南新东方食品股份有限公司,工人在加工鹌鹑蛋。
核心提示
在豫北平原腹地,汤阴县素以“三圣之乡”闻名,如今更以一二三产深度融合的实践闻名遐迩,书写着产业升级的新篇章。从益海嘉里面粉生产线的轰鸣声,到欧多福超市货架上琳琅满目的预制菜;从田间地头的订单农业合作社,到众兴菌业智能化菇房的科技之光,汤阴县正以“链式思维”打通一二三产之间的壁垒,构建起“种植—加工—销售—服务”的全产业链生态。
□王都君 文/图
从田间到车间的价值裂变
3月12日早晨六时,汤阴县伏道镇艾草田上还笼罩着薄雾,而数公里外的汤阴县鹑生源养殖场的鹌鹑养殖基地已是灯火通明。
推开恒温养殖车间的门,扑面而来的温热气息裹挟着细微的啾啾声。多层立体养殖架上,18万羽棕褐色鹌鹑正在啄食,不时还有淡青色的鹌鹑蛋滚落到旁边的围栏里,再由自动传送带传到分拣台。工作人员贾凤霞熟练地收取一枚枚鹌鹑蛋,一会儿就装满了几大箱。
“我们共有3个鹌鹑舍,每个鹌鹑舍一天能收170多筐约1.5吨鲜蛋。要是在过去,谁能想到这些小家伙能成为年产值过亿元的‘金豆子’?”贾凤霞擦拭着额头的汗珠笑道。这些带着体温的鹌鹑蛋即将开启一场产业蝶变之旅。
随后,在位于汤阴县城关镇的河南新东方食品股份有限公司,凌晨收来的鹌鹑蛋正经历着神奇蜕变。清洗车间里,翻滚的水流冲刷掉蛋壳上的杂质;高温蒸煮线散发着袅袅热气,工人们精准剔除瑕疵品;卤制车间内,秘制料汤在巨型卤制锅里翻腾,特有的香味渗透每颗鹌鹑蛋。
“我们在特制烘房内进行慢烤,让蛋白Q弹、蛋黄绵密,每天有30吨即食鹌鹑蛋发往全国。”该公司总经理柴林杰展示着最新推出的鹌鹑蛋产品,包装线上的机械臂正将真空小袋装入一个个大筐,等待下一步包装。
产业耦合的共生密码
这种蜕变不只发生在禽蛋车间。在益海嘉里智能化面粉车间,金色麦浪正经历着更剧烈的形态转换——每小时150吨小麦经过38道工序,变成拉面粉、烩面粉、刀削面粉、包点粉、馍片粉、速冻粉等特色面食原料;隔壁的鲲华生物车间,小麦胚芽正被萃取成售价不菲的胚芽油。
汤阴县农业农村局局长史艳超说:“在汤阴,一棵小麦全身是宝。我们践行‘吃干榨净’的绿色发展理念,培育形成五大循环经济产业链。其中,麦粒进车间分化三条产业链:一是面粉走深加工线,二是萃精油走高端保健线,三是饲料走畜牧养殖线。麦秸进工厂衍生两条产业链,一是助产食用菌,料渣合成有机肥还田;二是气化产出生物燃气和食品级二氧化碳进企业、进民居,料渣合成有机肥还田,全链形成‘从农业到能源’的小麦新生态循环经济产业体系。”
这种裂变背后,是汤阴精心编织的产业共生网络。在鲲华生物的原料台账上,清晰记录着每天从益海嘉里接收的150吨小麦副产品;众兴菌业的双孢菇培养料,则混合着周边乡镇送来的麦秸和菌渣有机肥。最令人称奇的是新东方食品的循环链条:鹌鹑粪便经生物发酵,成为玉米、大豆、果蔬等专用肥,玉米等的渣料制成鹌鹑饲料添加剂,形成“植物—鹌鹑—食品—肥料”的闭合环。
这种耦合效应显现出强大韧性。“我们的供应链半径不超过50公里,就像人体的毛细血管能自主供血。”汤阴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管委会主任华明军指着地图上的产业集群说。地图上28家龙头企业、130家配套企业构成的“食物矩阵”,恰似精密运转的生态群落。
从生产线到货架的价值跃迁
当日傍晚,汤阴美宜佳超市的休闲食品区,一位女士在琳琅满目的货架前驻足。印着卡通形象的鹌鹑蛋零食包引起她的注意:“我昨晚刚在抖音上刷到过‘八大锤’这个品牌的鹌鹑蛋视频,说蛋白质含量比较高,正想买呢,没想到今天在超市就见到了,我要多买一些带回去给老人和小孩吃。”
这样的场景正在全国3万家美宜佳超市上演。通过“中央厨房+冷链配送”模式,汤阴制造的美食48小时可达长三角餐桌。“去年我们电商渠道销量增长30%,现在连鹌鹑蛋壳都被有些公司预订了,当作制作饲料和有机肥的原料,鹌鹑肉也作为休闲食品进行深加工。”柴林杰指着电脑屏幕介绍,上面跳动的数据流连接着全国消费者的味蕾。
汤阴的实践揭示着现代农业的进化路径:通过“链式思维”打破产业边界,用“融合算法”重构价值网络。当鹌鹑蛋化为养生零食、艾草转为生物药剂时,土地的价值已突破物理产出极限。正如汤阴县委书记路录平所言:“要让每寸土地都成为产业接口、每个农民都成为价值节点。”
站在智慧农业大数据中心俯瞰,汤阴大地与银色厂房交相辉映,冷链物流车如移动的产业血脉穿梭其间。这里正在书写的新农耕文明,不再只是关于春种秋收的叙事,而是关于要素重组、价值裂变、生态共荣的现代启示——当一粒麦子与一颗鹌鹑蛋都能演绎出百转千回的产业传奇,乡村振兴便有了无限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