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三农服务 > 正文

麦田里的AI场景

时间:2025-03-13 来源:河南日报农村版 阅读次数:

    □本报三农全媒体中心记者 冯佳志 通讯员 张昊

  远程遥控便可实现自动喷灌;打开屏幕即可实时监测;动动手指,装有北斗导航的无人机立即“开工”……如今,“AI种田”“AI农业”成为热门话题。温县作为全国著名的粮食高产区,AI技术应用于农业生产的场景越来越多。

  目前,温县38.1万亩冬小麦陆续进入返青期。3月9日,该县黄河街道中张王庄村种粮大户吕红文趁着晴好天气进行田间管理。只见一架满载肥料的植保无人机在飞手熟练操作下来回穿梭,肥料均匀地喷洒在绿油油的麦田上,短短五六分钟便完成了近10亩的喷洒作业。

  “今年我承包了500多亩地。以往人工施肥,最少用一周时间,累得腰酸背疼。现在用上无人机,既省时又省力。”吕红文说,和人工作业相比,无人机作业施肥更均匀,效果更好。

  近年来,温县农田里的“科技味”越来越浓,智慧农业对生产全过程精准调控、精准作业、精准管理,成为温县粮食丰收的“密钥”。

  “以前种地施多少肥、浇多少水,什么时间施肥、浇水,全凭经验。现在有了高科技,哪块地缺肥,哪块地需要浇水,在手机上一看就知道,种地轻松多了。”河南平安种业有限公司总经理吕庆丰说的“高科技”,是温县小麦种子信息化公共服务平台。

  在温县农科所,农技人员通过可视化大屏幕,对土壤墒情、病虫害等信息进行实时监测和调控。“农户只需下载App,在手机上就能接收到推送的小麦生长信息。”温县农业农村局工作人员陈杰介绍,在春管中,大数据平台应用以植物—土壤—大气连续体模型和智慧种植决策为核心的技术,实现种植方案、遥感监测、灾害预警等功能,提供从种到收全生育期种植指导,降本增效。

  温县组织农技专家点对点与农户对接,提供精准技术指导,投用无人机30多架、现代化撒肥机400多台,机械化作业覆盖率超90%。数字技术赋能农业生产,温县农户从做“体力活”到干“智力活”,从收成“看天气”到增收“靠技术”,实现了轻松种植、高效作业、高产丰收的梦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