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三农服务 > 正文

结合气象信息,烟草专家预测今年我省烟叶病虫害发生趋势,特别提醒—— 落实栽培措施 向管理要效益

时间:2025-03-04 来源:河南日报农村版 阅读次数:

  井窖移栽掏苗封土时,一定要将地膜口封实,防止膜下热气顺口涌出

津巴布韦大部分烟田采收后的烟根

我省不少烟田采收后的烟根

  □李致新 董宁禹 宋瑞芳 韦凤杰 文/图

  专家预测

  今年烟叶病虫害发生可能加重

  结合2024年10月以来的天气情况和2025年中长期天气预测,我省烟区2025年度生产季冬春偏暖少雨、夏季雨量较去年多一到两成,且降雨量分布不均,7—8月降雨量可能占全年总降雨量的40%。分析研究1995年以来30年的河南气象信息和烟草病害发生情况发现,每10年平均气温上升0.47℃,冬季积雪较长时间覆盖农田年景逐渐减少,夏季高温天气增多且极端天气多发,影响河南烟区的主要病害由花叶病逐步转为根茎类病害。

  近日,河南省烟草病虫害预测预报及综合防治站发布今年第一期病虫害测报,我省主要烟区病虫害发生比上年度偏重,其中烟草病毒病、烟蚜中度偏重发生,根茎类病害偏重发生,叶斑类病害偏轻发生,烟粉虱、立枯病等次要病虫害发生范围和危害程度进一步加大,烟蓟马在豫西烟区已有发现,应加以关注。

  为更加科学高效地防治烟叶病虫害,应先从转变观念做起,重视栽培管理,做好系统防治。

  培育壮根

  是防病稳产的根本

  要清晰地认识到,只有好根、好环境,才能种出好烟叶。一旦烟株根系受损,各种病虫害就会接踵而至。落实好栽培管理措施的关键是养根、护根,这是保障其他防病防虫措施有效果的基础,这个基础不牢,其他任何措施都将事倍功半。

  首先,落实“三深两高”技术,为根系发育提供良好环境。“三深两高”即深冬耕、深施肥、深栽烟,高起垄、高培土。实施“三深两高”技术,可以提升综合培根效应,降低根际土壤温度,扩大根际空间,培育强大的根系,提高烟株的抗病性,有助于防涝、防烟株早衰。

  这项技术的关键点在于:冬季上冻前,机械深翻30厘米以上;双条带施入基肥再起垄,起垄高度至少30厘米,尽量不垄上开沟施肥或者施窝肥;倡导小苗井窖移栽,掏苗封土时,一定要将地膜口边沿用土压实,防止膜下热气从膜口涌出,造成底烘;团棵期趁墒揭膜高培土,培土后达到垄底宽70厘米以上、垄顶宽30厘米以上、垄高30厘米以上。

  其次,保持健康的烟田环境,降低病虫害发生风险。一是预防地下害虫,防止烟苗、烟根出现伤口,感染病害。二是做好沟渠贯通,防止中后期烟田积水,造成沤根,导致烟株早衰。需要特别注意的是,在任何时期,只要烟田出现明水淹没垄体一半以上10个小时,烟株就会死亡。三是早采下部叶,科学留叶,保持烟田通风透光,洁净卫生。通风透光不但能促使中上部烟叶增重、增油、增香,促进上等烟比例增加,还能促使中上部烟叶分层落黄,提高烘烤成功率。

  最后,落实降温护根措施,提高产量、产值。特别是驻马店、信阳、南阳烟区,要防范中后期根系遭受高温早衰、上部叶干物质积累不足的问题。一是及早(6月底或7月初)撒播绿肥种子,降低土壤温度。二是合理密植(株距45—50厘米),基本标准是团棵期根尖能交叉、成熟期叶尖能接触。三是烟叶起身前揭膜培土,促使根系第二次集中发育。

  系统防治

  具有极端重要性

  当前,大部分烟农对轮作倒茬的重视程度不够,对清洁生产的重要性认识也不够,总抱有得过且过的侥幸心理和生产投机意识,没有长远的种烟规划,对租来的土地肆意使用,带来的危害是宜烟田越来越少,烟叶病虫害发生越来越重,防治难度越来越大,恶性循环,整个烟区的种烟风险快速攀升、种烟收益急剧下滑。

  要改变这种现状,需要自觉养成科学生产、养地护地的良好习惯,齐心协力推进有序的轮作倒茬和高质量的清洁生产,形成良性循环局面。

  倡导培育以家庭农场为单位的生产组织模式,每户烟农有规划地流转300—500亩土地,分3—4个功能区,其中,每年轮流种植100亩左右的烟叶。

  重视壮苗下地,而壮苗的关键是要有壮根,并非茎叶越大越好。在选苗时,烟苗连带根部基质一同拔起,且能够明显看到有大量基质根的才是壮苗,类似菠菜式的烟苗和大量水生根的烟苗是典型的弱苗。

  直观地讲,高质量的清洁生产就是“除土壤外没有任何废弃物”,这不仅要求把地膜、杂草以及烟花、烟杈、烟秆、烟根悉数清理出烟田,连前茬作物(非绿肥掩青作物)的残根落叶也要清理干净,始终保持烟田干净卫生。

  重视深栽和降温护根。7月份,地膜下温度高达50℃以上,可能直接导致烟根衰败甚至死亡,烟田表现是烟株中后期突然感染根茎类病害或叶片凋萎,最后致使烟叶含水率过低,烤不住、烤不黄、烤不香。倡导推广使用小苗井窖深栽,烟叶未起身前全部趁墒揭膜培土,同时,注意培土质量,按要求培至茎基部并保持培土后垄体高30厘米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