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乐社旗”文化惠民
□本报三农全媒体中心记者 曹国宏 通讯员 宋同杰
“俺们正在排练舞蹈《幸福的日子扭着过》,准备参加下个月妇女节的演出活动。”2月22日,社旗县苗店镇苗店村文化广场热闹非凡,数十名妇女正踏着音乐的节拍翩翩起舞,舞蹈队负责人说,“今年的‘村晚’,我们的舞蹈和传统舞狮、划旱船、戏曲表演都登上了‘村晚’舞台,群众的舞台秀自己的才艺,真美!”
春节前夕,社旗县成功举办了“百村村晚”演出活动,乡亲们说说笑笑秀才艺,热热闹闹过春节。这仅是该县打造文化惠民工程的一个缩影。
近年来,社旗县以“欢乐社旗”群众文化活动为平台,大力实施“百村村晚”等一系列文化惠民工程,推进文化阵地网络化、文化活动多样化、地方风俗文明化,催生了城乡文化的新气象,丰富了群众的文化生活。
为满足群众对农闲时节文化生活的需求,社旗县把“欢乐社旗”活动纳入民生实事,按照时间节点建立工作台账,各村发挥优势,周周有活动,月月有特色,有效激活了农村文艺阵地的一池春水。
同时,社旗县文化馆发挥艺术指导和传帮带作用,教群众演员学唱腔、学表演,开展互动交流。
在“新春乐不停、周庄新征程”大冯营镇村晚上,国家一级演员、河南曲剧“胡派艺术”创始人胡希华也回到家乡,为父老乡亲们献上了经典唱段。群众自编自导自演的舞蹈、歌曲、戏曲等节目轮番上演。“村晚”活动不仅吸引了大量游客前来游玩打卡,也提升了当地群众的幸福感,促进了邻里和谐共处。活动现场还表彰了“文明家庭”“好媳妇”等。
文化如春风化雨,润物无声,文化滋养浸润着百姓的生活,渗透到城乡的角角落落。如今,该县每个村街(社区)都建起文化活动中心,文化成果人人共享。陌陂镇是社旗县的一个偏远乡镇,然而这里却有5个文艺协会、两个业余剧团,锣鼓队、河蚌舞队村村都有,最有名的是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九宫八卦阵”和“背哥”。
社旗县委常委、宣传部部长、副县长赵向龙说:“社旗县聚焦乡村文化特色,激发乡村文化活力,人人秀才艺,人人当主角。村民们尽情欢唱,唱出心中向往,用热闹与喜庆展示新时代新农村、新农民、新面貌,呈现乡村文明新风尚。”
“百村村晚”有效促进了当地农文旅深度融合,乡村集市、非遗体验、文化展览、直播带货等活动,整合了乡村特色文旅资源,融入新的业态,实现资源要素之间的集聚和交融,在展示新时代和美乡村新面貌的同时,让农民收获更多文旅产业发展带来的实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