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三农服务 > 正文

发展农业新质生产力 河南底气足

时间:2025-02-27 来源:河南日报农村版 阅读次数:

    □本报三农全媒体中心记者 吴向辉

  2月23日,2025年中央一号文件正式对外发布,并首次提出“农业新质生产力”。

  中央一号文件提出,推进农业科技力量协同攻关。以科技创新引领先进生产要素集聚,因地制宜发展农业新质生产力。强国必先强农,农强方能国强。2024年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就提出,因地制宜发展农业新质生产力。这一提法进入今年的中央一号文件,足见中央对农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视。那么,何为农业新质生产力?河南发展农业新质生产力基础怎样?该如何发力?

  何为农业新质生产力?

  “从一般意义上看,农业领域新质生产力是指以现代科技为支撑、以农业科技创新为核心、以农业生产方式变革为关键、以提高农业全要素生产率为目标、以促进农业高质量发展为导向,形成的具有新技术、新要素、新模式、新业态、新动能等特征的现代农业生产力。”中国农业大学教授樊胜根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

  农业领域新质生产力的“新”包括“农业新劳动者”“农业新劳动工具”和“农业新劳动对象”,表现为技术应用新、产业业态新、发展模式新、价值创造新。

  农业领域新质生产力外在表现为高科技、高质量、高水平、高效率、高竞争力。

  河南省委咨询组研究员、河南省社会科学院原院长张占仓认为,中央一号文件首次提出“发展农业新质生产力”,为我国农业高质量发展指明了新方向。这不仅是对当前农业高质量发展的新部署,更是推动我国从农业大国迈向农业强国的关键举措。

  河南农业新质生产力多维突破

  作为农业大省,河南以全国1/16的耕地贡献了全国1/10的粮食产量,但传统农业模式面临资源约束、效率瓶颈和产业附加值低的挑战。近年来,河南以发展农业新质生产力为核心抓手,推动农业生产方式、产业形态和生态效益的深刻变革,为现代农业强省建设注入了新动能。

  种子是农业的“芯片”。河南举全省之力,打造国家级、国际化种业创新高地“中原农谷”,聚集国家生物育种产业创新中心、神农种业实验室等近60家省级以上创新平台。3年来,河南累计有超过160个种业新品种通过国家和省级审定。依托“中原农谷”平台,河南已培育出“郑麦1860”“豫单132”等一批抗逆高产新品种,小麦、玉米育种水平居全国前列。

  在临颍县国家级现代农业产业园里,“麦椒套种+5G智慧种植”模式被越来越多人关注。

  “种植环节,将小麦和辣椒进行套作种植;生长环节,依靠5G+智慧农业设施,全天候监测土壤墒情和病虫害,实现水肥智能一体化灌溉,小麦、辣椒生长需求得到精准匹配,生长都很旺盛。”临颍县益祥专业种植合作社理事长罗付祥说。

  持续培育壮大先进农机装备产业链。我省以智能农业动力装备全国重点实验室依托单位中国一拖为龙头,加快研制先进适用、高效低损、智慧绿色的现代农机装备,加大对智能农机、高端农机的购置补贴力度。

  目前,我省拥有拖拉机、配套农机具数量居全国第一,农作物耕种收机械化率达88.1%,高出全国平均水平14个百分点。

  我省深入推进良田、良种、良法、良机、良制“五良”融合,扛稳了粮食安全的重任。通过模式创新、智慧赋能,河南农业科技硬实力正在逐步显现。

  新质生产力重塑农业竞争力

  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重中之重。

  平舆县构建“三园同构”发展模式,依托皮革皮具、建筑防水、户外休闲用品三大主导产业,建设县级主导产业工业园,串联24个乡村振兴产业园,延伸200多个村级共同富裕加工园,惠及近9万农户,人均年增收3万元。

  这些年,我省各地乡村特色产业各展其长。在信阳潢川,生态化养殖甲鱼带来高收益;在新乡辉县,山楂“72变”提高经济附加值;在周口项城,芝麻产业链条不断延伸助农增收……其中,因地制宜发展农业新质生产力的作用凸显。

  近年来,我省通过优化产业结构、加强基地建设和科技赋能,大力推动乡村特色产业链式盟式发展,累计创建了9个优势特色产业集群、15个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和蔬菜、肉牛、生猪等18条富民产业链,形成了一批造福一县、全国知名的特色产业集群。

  不仅产业规模要做大,还要做强品牌。汇集优质农特产品,叫响河南农业品牌,“豫农优品”强势崛起,目前已有377家企业、717个产品被纳入“豫农优品”名录,全省成功打造国家级农业品牌46个。

  通过“链式盟式发展+品牌建设”,我省孕育了双汇、牧原、三全等122家国家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农产品加工产值达1.3万亿元,火腿肠、速冻食品、调味料产量全国第一。

  从“中原粮仓”到“国人厨房”再到“世界餐桌”,河南正以新质生产力重塑农业竞争力。

  河南如何发展农业新质生产力

  2025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瞄准加快突破关键核心技术”“深入实施种业振兴行动”“加快攻克一批突破性品种”“农业防灾减灾能力建设”“加强农村生态环境治理”……这些精准“点题”,为河南找准了发展农业新质生产力的突破口。

  张占仓坦言,中央一号文件为发展农业新质生产力锚定方向。河南需以科技创新为引领,以绿色发展为底色,以产业融合为路径,以人才培养为支撑,以机制创新为保障,因地制宜,久久为功,充分释放农业新质生产力巨大潜能,推动农业高质量发展,实现从农业大省到农业强省的华丽转身,让广大农村希望的田野焕发新的生机和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