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州市:增收有啥好经验 烟农讲给烟农听
预留烟田绿肥长势好
烟薯套种收获场景
□黄彬 陈浩 文/图
冬日暖阳下,一场别开生面的烟农座谈会在邓州市裴营烟站举行,大家用最质朴的语言讲述着自己种植烟叶的点点滴滴,分享彼此的经验与心得,共同探讨烟叶种植的未来之路。
1
烟农开讲堂
分享小诀窍
白先柱因为今年种烟面积最多、种烟时间最长,被大家起哄着第一个发言。
“我觉得,想种好烟,一是要选好地块起高垄,二是要优选品种防病虫,三是要中耕培土勤管理,四是要成熟采收、科学烘烤。种烟是细活儿,偷不得一点儿懒。烟叶种植的经济账,烟草公司的技术人员给咱们算过很多次。根据我的试验,生产管理只要严格按照他们的指导要求来进行,烟叶就长得好、烤得黄、赚得多。”白先柱推辞一番过后,认认真真地给大家开讲了。
“老白,你今年到底赚了多少钱?”大伙儿七嘴八舌地问道。
“具体赚多少就不说了!欢迎大家伙儿有时间去我家新盖好的小楼里坐坐……”白先柱笑着回答。
2
一季收两茬 白捡“金疙瘩”
白先柱开了个头,座谈会的气氛渐渐热烈起来。林扒镇烟农闫中学通过幻灯片给大家展示起自家烟地里红薯丰收的场景。
烟薯轮作很常见,烟薯套种很新鲜。看到烟田里套种红薯,大家纷纷向闫中学取经。
“去年我第一次实行烟薯套种,烟叶生产结束后每亩地收获红薯2000多公斤,差不多卖了2000元。红薯不用咋管理,算是白捡的‘金疙瘩’!”
“红薯有收获当然不错,但要是影响了烟叶的收成,岂不是捡了芝麻丢了西瓜?”有烟农提出质疑。
“我感觉烟田套种红薯,并没有影响烟叶收成。至于具体是啥原因,俺还真说不清楚。”闫中学挠了挠头,羞涩地说道。
“过去一块烟田,单种单收,一年只收一茬;现在同样是一块田,既种烟叶,也种红薯,有两项收入。土地资源利用率高了,实现了一地两种、一地两收,最重要的好处是烟薯共生有助于改善土壤结构,红薯的生长还可以帮助抑制烟叶病菌的繁殖蔓延,减少化肥和农药的使用,从而稳定烟叶产量和品质,一举两得!”邓州市烟草公司生产科科长王峰顺势加入了烟农们的讨论,给出了专业的解释。
3
粮烟菜轮作 土地有着落
“你们都可以猫冬了,我可闲不下来。去年的烟茬地都种上了小麦、洋葱,今年我新流转土地撒播的油菜都长一尺多高了,正等着冬耕。我和地,一刻都闲不下来。”烟农路培满一边交代自己这段时间忙乎的农活,一边和大家开着玩笑。
路培满是张村镇的铁杆烟农,借助土地流转的契机,承包了80亩地。这些地大部分用来种植烟叶,少部分种植小麦等粮食作物以及蔬菜,推行“粮食+经济作物+烟叶”的粮烟菜复合种植模式。
“烟草公司派来的技术员不仅指导我们种烟,还指导我们种洋葱、小麦等作物。轮作模式真不错,土地不闲置,增加了收入,还能减少烟叶病虫害,的确是一举多得!”
“为解决烟地分散、无法进行机械化操作的问题,咱烟草公司按‘政府主导,村民自治,合作社牵头’的工作思路,引导种烟乡镇成立由村党支部领办的合作社,村民以农田折价入股,年年保底分红,零散的土地集中起来小变大、短变长、弯变直,确保了想种烟的有土地、不想种地的能流转,实现了烟叶适度规模经营。”邓州市烟草公司烟叶经理葛昂和大家讲起了现在土地流转的政策和工作成效。
“以前的烟田都是东一块西一块,好茬口尤其不好找。现在好了,烟草公司通过土地流转集中了土地资源,我们再也不用年年种烟年年找地了。钱包鼓了,干劲更足。我今年准备再租点地,凑个整,流转到200亩。”路培满介绍起了下一步的规划。
“土地流转不仅为种烟,更为种粮,这样可以做到用养结合、循环发展。通过烟叶种植带动优质农产品规模化、定制化生产,形成粮烟协同发展、互促共赢。”葛昂的总结引起了烟农们的阵阵掌声。
在邓州烟区,还有很多像白先柱、闫中学、路培满一样的烟农,他们淳朴踏实、肯学肯干,在该市烟草公司组织的一场场座谈会上乐于分享,传经送宝,以团体的力量带动一群人致富。